每日经济新闻

    李铁谈智慧城市:发展存在一个严重误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21 20:49

    李铁直言,现在全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那就是很多IT产业和信息产业都盯住政府的项目做攻关,这个倾向是不对的。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

    治病的药方何在?近年来,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或许是一种思路。

    8月21日,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在深圳正式启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会上作相关报告。

    报告中,李铁直言,现在全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一个严重的误区,那就是很多IT产业和信息产业都盯住政府的项目做攻关,这个倾向是不对的。

    没有衡量标准,不会全面开花

    会后,李铁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的采访,被问到“智慧城市是不是需要什么标准?”时,他表示,没有必要以标准来衡量的。

    以手机为举例,在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有标准吗?华为、三星有标准吗?但是现在有了,比如充电插头一定要一样,但是其研发系统,比如iOS和安卓,那就不是一样的标准,所以产品不是以标准来衡量的。再说新能源汽车,每一种新能源汽车都有自己的充电桩,那有没有必要统一充电插头的标准,从而节省能源?完全可以。

    智慧城市也一样,智慧城市得先出来,出来之后又不同模式,我们看哪些模式与公共资源有关的,和公共资源没有关系的就算了,没有必要以标准来衡量的。

    在谈到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时,他还表示,智慧城市不可能全面爆发,但是在不同点不同模式上它可能同时出现。

    具体而言,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可能在这个城市地产商为主导,那个城市应用商为主导,再另一个城市政府为主导,它会形成不同模式,但这三个模式都用一个前提,那就是智慧要素注入的多少,越多智慧越高。

    此外还要考虑系统化程度,以及智慧大脑的研发水平。之后这种不同模式再进一步,各地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智慧模式系统,也会有更多的模式出现,这是智慧城市化的规律,但是不可能一次性全面开花,这不符合发展规律。

    仅停留在政府端,带不动技术革新

    现在的智慧城市是一个碎片化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智慧要素在各自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的IT产业大多都有成熟的智慧城市部,但一个企业的一个产品的智慧不等于是智慧城市,这是我们切忌要注意的。

    一个数码公司进入我们城市运转部门,这个城市就实现智慧城市?不是,我们希望更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智能产品进入城市,更多进入城市,才使这个城市尽快实现智慧化。

    现在很多政府理解智慧城市,更多强调政府办公系统的运转,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开放,提高政府的效率。但是有一条是不产生收益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某种程度上还有政绩工程之嫌。

    实际上在韩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公司,政府所谓的智慧城市治理系统只是智慧城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服务是面向社会和社区,面向C端用户的。而政府通过PPP的方式来购买需要的服务就可以了,这既为市场化提供了充分的收益空间,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投入。这块是我们现在全国智慧城市发展非常严重的误区。这个误区是很多IT产业和信息产业都盯住政府的项目做攻关。这个倾向不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市场化的发展也为城市的治理和城市的社会化服务创造了新的空间,比如共享单车就达到节能减排和提高交通效率的作用,这是市场化推动的,不是政府来推动的,政府推动的单车现在基本都失败了,因为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网约车,各种共享空间都是属于智慧,人工智能大数据带来的智慧创新,这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是数据源的变化。我们现在大量精力放在政府的数据源,实际上移动端的数据源可以对部分的政府数据源进行替代。手机用户14亿,网络用户将近8亿,这些用户蕴藏大量的能量和巨大的信息,怎么用好数据源来解决城市的规划问题、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问题,解决所有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包括智慧交通等等。移动端的数据源可能在未来的数据中发挥更大作用,甚至会替代传统的上报数据。我们知道上报数据严重不准确,但是移动端数据源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准确率远超过上报数据。

    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应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只有你面向C端,面向社会,你才能敏感的去体验到需求带来的变化,会推动技术变革。只有你面向社会去产生竞争,像手机一样才会推动你在竞争中推动你的技术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政府端,那你的效率大大降低,也不会带动你的技术革新,所以这个是根本。

    城市大脑,智慧要素进入不同的空间,如果是分散的存在,我们还没有认为智慧的效果达到,我们要城市大脑连接所有的数据端,连接各种不同行业智慧要素使它形成系统化的整合。如果没有城市大脑,没有它对政府和社会所有的智慧产品和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服务和整合,我们的智慧城市也不可能说目标会实现,这也是需要所有相关产业进一步研发来促进这种大脑的形成。前提不是仅仅对准政府,更多的是要面对社会把各种不同的智慧要素连接在一起。

    中国模式的智慧城市

    一是把碎片化的智慧要素最大限度的整合到一个城市空间,我们把它叫1.0阶段。你这个城市无论是家庭社区,还是产业园区,你能应用更多的智慧要素,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成功。

    二是尽快的研发城市大脑,来实现系统化的整合,我们也把它认为是1.0阶段,但是在逐渐改进。家庭的系统化、建筑的系统化和园区的系统化。

    三是怎么发挥移动端数据的作用,这个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政府要带头,我们现在中移动的数据两年就把它删掉了,好像阿里巴巴、腾讯也是如此,因为保存数据需要大量投资,但这些数据全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是谁来负责这个问题?这应该是政府购买这种服务。所以我们需要移动端数据在智慧城市1.0阶段也要发挥它的作用。

    怎么样解决市场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问题,也是未来智慧化发展很重要的前景,怎么样面对创新产生的问题,政府怎么样对企业进行服务,我们有很多话要讲。

    智慧城市现在全世界成功的不多,系统化我看到的只有日本,我知道中国一旦实现,就会实现超越,但是在哪个城市实现,怎么样来出现中国模式的智慧城市,从1.0向2.0向N.0过渡,这需要所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进行实践。

    智慧城市的任务首先要做好顶层规划,顶层规划的核心不是完成某个企业交办的任务,而是把所有企业的因素交到这个空间,这是规划的大前提,怎么把大脑和这些要素有机结合。

    做好政策研究和资讯,怎么进行顶层设计,要形成国家政策的出台。搭建合作平台,智慧城市联盟有很多家,但是这么多联盟成员,怎么在一个空间内实现合作,我们还在进行探索,来寻找地方实践的支持。

    最后,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会引领世界潮流,就是因为它会从传统的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传统的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智慧演进。而且它针对市场的变化,最敏感的来带动所有和城市空间联系的智慧要素来进行技术革新和变革。这是个大趋势,而且在变革中才能促进中国的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在世界上领先,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市场。

    智慧城市是中国模式的创新,我们需要选择空间进行实践。二是促进信息化技术和各类技术在不同的空间应用。三是跨界进行整合。四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带动市场化的创新,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城市对外交往活力指数出炉,你的家乡排第几?

    下一篇

    云南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