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净借贷比率连续11年低于70% 碧桂园财务管控能力显著

    2018-08-21 18:38

    香港上市房企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于8月21日披露的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集团及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124.9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438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显著增长42.8%和36.1%,合同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继续领先行业。

    与此同时,碧桂园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8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约为1318.9亿(人民币,下同)元,同比增长69.7%;毛利约349.7亿元,同比增长104.6%;净利润约为163.2亿元,同比增长94.9%;股东应占利润约为129.4亿元,同比增长72.5%;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达129.5亿元,同比增长80.2%;基本每股盈利为60.03分,同比增长71.8%。董事会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18.52分,同比增长77.4%,半年派息总额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0%。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碧桂园2017年全年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0%,今年中期继续录得超过9成的增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主要源于公司过去两年合同销售金额连续翻倍增长,这些已售资源已步入结转周期;其二则是公司作为蓝筹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控制费用提高效益,使得精细化管理水准大幅度提升。

    对于公司发展方向,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提及,“我们正在重新审视本公司的管理系统,为了立基百年,宁可放慢一些发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本公司管理水平。”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也在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逐步进入“提质控速”新阶段。“‘提质控速’是保证有质量的发展,宁可慢一点也要稳定,进入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此举意味着,曾经以快著称的碧桂园即将切换车道,翻开效益和质量优先的发展新篇章。

    经营绩效稳步提升

    受惠于市场高速发展和公司的制度优化,碧桂园已于2016年开始步入新一轮业绩爆发周期。2016年,集团及其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088亿,同比增长120%;2017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5508亿,同比增长78%;2018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合计录得合同销售金额4124.9亿元。

    合同销售金额的连续大涨,为碧桂园营业收入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该集团便实现营业收入2269亿,同比增长48%。2018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约为1318.9亿元,同比增长69.7%;毛利约349.7亿元,同比增长104.6%;净利润约为163.2亿元,同比增长94.9%。

    财务报表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账上还有预收账款4694.94亿,以及3511.86亿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合计已售未结转资源超过7000亿,这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公司未来两三年内业绩平稳提升空间。碧桂园今年上半年营收中,房地产开发销售确认收入依然占据最大比重,上半年合计结转1268.85亿,同比增长70.4%,占总收入比例为96.2%。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内部运营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碧桂园整体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表现不俗。数据显示,该集团毛利率和净利率在2016年、2017年稳步回升,于2018年中期分别达到26.5%和12.4%。

    利润率的提升,得益于碧桂园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据介绍,碧桂园成本控制的重点在项目和资金两个方面,通过严控土地成本、一体化开发、标准化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环节的费用,同时,高质量的资本运作,使得碧桂园近年来借贷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

    业绩报告显示,2013-2018年,随着碧桂园市场规模的提升,该公司销管费用却逐渐下降,2018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管理费用仅占合同销售金额的2.4%,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行政及营销费用的控制,显示碧桂园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已然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净经营现金流连续第三年为正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保持了企业规模和经营绩效的显著提升,同时公司的财务资金状况仍处于良好状态。

    该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楼款现金回笼约为人民币3360.2亿元,同比显著增长52.4%%,销售回款率高达81.4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鉴于销售回款额的大幅度增加,碧桂园截至6月30日的净经营性现金流连续第三年为正。

    在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现金储备始终被企业视作最重要的财务指标,碧桂园也不例外。但过去十几年时间,国内房地产行业中大部分企业因为高速扩张而处于现金流紧绷状态,多数公司净经营性现金长期为负,依赖外部融资输血以平缓资金链条的压力。市场上,仅有万科、保利、碧桂园、龙湖等少数运营能力较强的企业,能够让现金流在内部良性运转,实现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从而做到连续多年的净经营现金流为正值。

    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碧桂园在财务上极强的内控能力。伍碧君曾公开表示,碧桂园的财务部门采用垂直管理,从总部至分支末梢,每一笔钱的去处都有迹可循,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资金安全度和使用效率。

    据悉,从碧桂园于2013年启动新一轮扩张型战略起,便将财务稳健、现金流的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彼时,碧桂园在财务制度上设置了两道安全红线:一是净借贷比率不能高于70%,二是可动用现金余额不低于总资产10%。在这两条安全红线的保障下,碧桂园在高速运转的同时,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财务结构。

    经营现金流量连续为正,使碧桂园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相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家经历了一轮急速行进的地产巨头始坚守着安全行车基本准则,将资金链风险牢牢锁在笼子之中。

    上半年,碧桂园融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净流入630.8亿,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69.7亿;截至6月30日,该公司账面拥有可动用现金余额2099.1亿,占总资产比例15%。此外,该集团仍有2813.9亿未动用银行授信。

    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遵循“现金为王”的原则,凭借充足的现金头寸,在市场调整周期中寻找更为优质的发展项目和机会。

    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新获取项目530个,涉及地价支出2242亿,预期建筑面积8478万平方米;其中权益内预期建筑面积为6008万平方米,总代价1434亿,平均地价为2387元/平方米。

    截至6月30日,集团拥有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3.64亿平方米,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1991个,分布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1个地级市,总计覆盖1051个区/县,足够公司未来几年的正常运转。

    净借贷比率连续11年低于70%

    对于实现了规模与盈利高增长的碧桂园来说,如何做到快与稳的平衡,是其无法回避课题。有消息显示,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在多个场合透露,公司需要在各方面做到更好,所以,公司除了规模上大幅增长,其他方面也需要上大台阶。

    “作为拥有业内最完整产业链的开发商,我认为公司只有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做到最好,才能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杨国强在碧桂园的2018年中期业绩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如此表述。

    事实上,从财务数据上看,碧桂园一直坚守着“稳健经营”的底线。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趋紧,融资成本明显上升,但碧桂园的杠杆水平和融资成本仍旧处于行业低位,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园净借贷比率为59.0%;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81%。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碧桂园已连续11年保持了净借贷比率低于70%,这一数值使得碧桂园在国内一线地产军团中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克尔瑞地产研究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主要上市房企(A股、H股和其它)加权平均净借贷比率上升为91.09%,较2016年增加了16.19个百分点,行业平均借贷比率呈上升趋势。碧桂园多年保持净借贷比率低于70%,显示出公司较厚的财务安全垫。

    报告期末,碧桂园有息负债2939.21亿(含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转股债券),其中一年以内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当期部分仅为1081.04亿,占比36.78%,远低于可动用现金余额2099.1亿,其余63.22%为长期债务。长债为主的债务结构与房地产开发业务颇为匹配,且公司短期偿债资金压力不大。

    鉴于净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为正,且战略上采取“提质控速”,预计公司投资速度有所收缩,从而使得公司融资压力有所下降。

    在美元升值的宏观金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美元债成本增加以及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敞口,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从碧桂园的债务结构来看,公司美元债务约为537亿,仅占集团债务总额的18%。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降低汇率变动的风险敞口,公司已采取多种套保措施锁定汇兑风险敞口。

    今年以来,碧桂园在资本市场上受到热捧,多家券商在今年以来相继对其发出正面评级。不久前,碧桂园再度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且排名大幅攀升114位,至353位,是榜单中排名跃升得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上一篇

    中国外交部回应“中美贸易代表正讨论路线图”:有利于两国消费者和业界,也符合国际社会的期盼

    下一篇

    中国外交部:希望中美双方能够在对等、平等和诚信的基础上谈出好的结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