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来,受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意外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轮短期动荡。在此背景下,少部分对新兴市场持悲观论调的投资者老调重弹。这种类似股评中“涨时看涨、跌时看跌”的论调,显然在多个方面都没有现实基础。阶段性的外部环境波折,并不会阻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继续深度融入和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长期趋势。
上周以来,受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意外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一轮短期动荡。在此背景下,少部分对新兴市场持悲观论调的投资者老调重弹。这种类似股评中“涨时看涨、跌时看跌”的论调,显然在多个方面都没有现实基础。不管是在实体经济层面,还是在金融层面,中国经济都将延续长期以来的稳健发展。而那些认为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还将超预期增长的观点,也将同样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的考验。
从中国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变动较大,中国所处的贸易环境也持续面临一些来自外部的压力。然而,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而言,相关外部因素并不会构成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绝对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内需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断抬升,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2017年的33%,甚至已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来自中信证券的一份测算研究则进一步显示,从GDP支出法来看,2017年全年,内需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91.9%,成为解释中国经济周期的核心变量。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平稳推进,也为中国与全球的贸易往来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在外贸依存度下降、内需拉动力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平稳增长的前景依旧光明。例如,当前以“工程师红利”为代表的中国人口“质量红利”,在未来十几年会持续向上,并正在取代中国人口的数量红利,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庞大驱动力。此外,最近几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量新兴产业上的蓬勃发展,预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从中国金融的角度来看,历经全球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由宽松走向稳健紧缩的一轮长周期之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无论在货币流动性充裕性、资金利率绝对水平方面,还是在长期汇率水平和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依然稳健。那些有关中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超预期风险的“唱空老调”,同样站不住脚。即便以今年上半年美联储连续两次加息,中国央行阶段性的货币边际松动,并未因所谓“中美利差的倒挂”而出现资本大幅外流、货币被动紧缩的状况。
反观发达国家情况,尽管美国经济二季度出现超预期强势增长,但其当前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考验。来自美国本土和国际的主流分析观点普遍认为,美国二季度经济表现与减税带来的居民消费增长、企业资本开支增加有关。这两个因素更可能只是短期和一次性的效应。从美联储6月份预期增速来看,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在2018年会达到2.8%的增长,但2020年会回到2.0%,其对美国中长期增速的预期并没有变化。与此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在经过次贷危机后的一轮长周期大幅拉涨之后,后期的拐点风险也将随着通胀水平和基准利率水平的持续抬升积累。一旦资产价格迎来关键性拐点,美国经济增长同样有大幅回落风险。
整体来看,作为当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完备制造业产业链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增长前景。阶段性的外部环境波折,并不会阻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继续深度融入和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长期趋势。
(中国证券报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