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7 02:41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贾运可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降成本正加快推进。

    昨日(8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兼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又推出了一大批新举措,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元以上。其中,在降低企业非税负担方面,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表示,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500亿元,目前已出台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200亿元,也就是说任务的80%已经完成。

    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还有多大空间的问题,赵辰昕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务院将在近期开展2018年大督查,降成本政策相关落实情况是督查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将先开展全面自查,督查组再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各项降成本政策落地见效。并且,各地区、各部门都在深入企业调研,研究进一步降成本的实招硬招。

    电价降成本821亿元

    “现在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也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这种情况下,降成本对于提升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更有重大意义。”赵辰昕说,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上半年降成本取得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

    具体来看,在减税降费方面,将制造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到500万元,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的标准降低25%,降低、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延续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政策,规定符合相关条件的地区可再下调工伤保险费率20%或50%。在降低用电用气成本方面,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交易电量的比重,重新核定了省(区、市)内天然气输配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其中提出的“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因涉及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备受市场关注。

    对此,张满英指出,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主要涉及到8项措施,概括而言就是“三个一批”。

    第一个“一批”是推出4项措施。4月1日开始执行,涉及降价资金432亿元。包括国家明确出台的电网清费政策要落实,按照清理规范的要求,电网环节涉及到的相关收费该取消的取消;推进区域电网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改革;进一步规范和降低电网环节收费;临时性降低输配电价。第二个“一批”是一项措施。5月1日开始执行,涉及降价资金216亿元。主要是两个方面,即通过释放电力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调整和电网企业留抵退税一次性退返腾出的电价空间,用于减轻企业负担。第三个“一批”是推出3项措施。7月1日开始执行,涉及降价资金173亿元。包括将重大水利工程基金征收标准降低25%,扩大跨省跨区电力交易规模,督促自备电厂承担政策性交叉补贴,用于降低企业负担。

    张满英表示,上述具体工作已初见成效,按年计算,涉及降价和清费金额合计821亿元,实际金额比这个还高。

    抓落实工作正全力推进

    诸多措施之下,企业成本降低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同比减少0.37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超过1万家企业的调查也显示,从总样本来看,2015年至2017年,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持续下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也逐年递减。

    那么,接下来降低企业成本还有多大空间?

    对此,赵辰昕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降成本问题就有十余次。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央行联合出台《关于做好2018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区、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批建制度、管长远、见实效的新举措,下一步的空间就在于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抓落实,目前抓落实的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赵辰昕还表示,各地区、各部门都在深入企业调研,查找企业降成本方面遇到的问题,查找降成本的痛点和难点,及时研究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降成本是一个长期任务,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三去”问题本质上也是降成本。当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方式多为分散的政策式降成本,未来要转向改革式降成本。

    “改革式降成本”已有体现。前述《通知》中就强调,2018年降成本工作要更加注重中长期目标确立和长效机制建设,把降成本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以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为重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苏宁智慧零售之道:打造场景互联网 回归以人为本

    下一篇

    郑眼看盘:贸易协商稍现转机 可持股观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