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在改革开放中书写传奇 北京银行成长之路诠释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7 00:30

    文/张扬

    中国从计划经济一路走到今天,改革开放在金融领域大放异彩,其中最佳例证之一便是北京银行的成长壮大征程。

    1996年1月8日,北京银行在原北京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这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后首批试点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虽然性质上属于城商行,但如今在上市银行中这家银行多项指标已走在了前列。

    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

    从一度资不抵债到今天同业领先,从曾经默默无闻到如今全球百强,北京银行在金融改革创新时代一路领先,在市场化大潮中开拓奋进,开创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一系列经典模式。

    一位知名金融专家评论说,中国银行业有“三面红旗”。其中北京银行是我国众多中小银行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浴火而生锻造发展韧劲

    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北京银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先行诞生。

    1993年12月25日发布的城市合作银行只设市行和基层行两级,均为独立法人。要制订《城市合作银行条例》,并按此组建和改建城市合作银行。试办城市合作银行,要分期分批进行,防止一哄而起。

    1995年3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积极稳妥地发展合作银行体系。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试办城市合作银行”的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的通知》发布,提出从1995年起,开始在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总行决定首先在京、津、沪等几个城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符合条件的其他大中城市推开。

    北京银行由此成为首批5家试点银行之一。1996年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成立,这就是北京银行的前身,由90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

    成立之初,北京银行首先面临从90家分散独立、各自为政的城市信用社,到一级法人治理机制的转轨过渡。

    90家城市信用社,经营管理参差不齐,基础薄弱、风控机制差,而且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整合的任务交给了闫冰竹带领的团队,那年闫冰竹42岁,为北京银行首任党组书记、行长。

    合并组建之初,闫冰竹面临的第一个遭遇战即“三突击”——自成体系的原大小信用社“突击放款、突击花钱、突击进人”。

    为此,北京银行在闫冰竹的带领下,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变革,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对各个信用社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抓住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三个保障”,把牢人员进口和资金出口“两个关口”。

    1998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刚刚实现平稳过渡的北京银行,就面临巨额金融风险的生死挑战。1997年10月,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金额高达239亿元,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这对于当时资本金仅10亿元的北京银行猝不及防,瞬间被推向悬崖边缘。

    在无回旋余地的情形下,闫冰竹向全行宣布:自我消化,负重前行,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在闫冰竹的带领下,1997年至2008年,整整十年,北京银行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创造并积累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核销了67亿元不良资产,完全依靠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维护了首都金融安全,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这样的绩效,一位监管机构的领导曾这样评价: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

    探索中小银行发展经典模式

    大多数企业都是“平地起高楼”,而北京银行可以说是在“火坑”里重生,走上了起死回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征程。

    经历了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案件带来的惨痛教训,北京银行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金融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得失后,决定“用无情的电脑代替有情的人脑”。2000年,北京银行建立起国内银行业第一家全行性的会计核算中心,把分散在各支行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集中起来,实现了全行经营“一本账”,做到了流程全覆盖、风险无死角,抓牢了金融风险的关键点。

    2001年,北京银行又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启动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同时,北京银行在业内率先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实施VAR值限额管理、制定操作风险报告模板,还引入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的经营数据进行专项压力测试,在业内率先启动风控指挥中心建设,实现全国所有分支机构在线全程监控、进度跟踪,有效提升了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将在5年后实现金融领域的开放,银行业也必须在5年过渡期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以应对开放竞争带来的冲击。

    “引狼入室”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而北京银行也顺应了这股浪潮。

    2003年,时任北京市领导对北京银行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为北京银行指明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时任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冰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2004年,北京银行成功实现更名。

    2005年,北京银行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ING出资17.8亿元入股北京银行,实现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完美融合,被时任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该合作也标志着北京银行从本土迈向国际化。

    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做了多项新型尝试:首家推出“直销银行”,首家引入社区银行模式,首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这些创新尝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方式,与引入ING集团的外资银行“基因”密不可分。

    2006年,北京银行开始区域化布局,先后在天津、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石家庄、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构建起覆盖十余个大中型城市和中国香港、荷兰的600余家分支机构,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创造了上市进程快、融资效率高、冻结资金更多等业绩,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纪录,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150亿元,成为一家公众持股银行,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此后长达9年的空白后,A股中才再次出现城商行新的身影。

    作为一家聚焦区域性业务的城商行,北京银行上市自始便不是为了单一的目标,而是实现了从股权结构到公司体制、从战略布局到业务创新、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等全方位的转变。

    北京银行登陆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管理架构,提升经营效率,走上一条资本集约、内涵增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造中国“硅谷银行”

    作为金融市场的后来者,而且是一家中小银行,又将金融资源几乎最为集中、竞争几乎最为激烈的北京作为主要据点,北京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挑战,北京银行通过持续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北京银行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发展定位,从同业不愿进入的领域入手,用差异定位打开了市场空间、用特色服务构筑起竞争优势,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进一步探索中,北京银行将中小企业中的科技、文化领域列为重中之重。

    在科技金融领域,北京银行致力打造中国“硅谷银行”,在行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成立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命名的支行,第一家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第一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第一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支行。与此同时,该行不断围绕科技小微企业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相继创新推出“智权贷”、“信用贷”、“软件贷”等特色产品。

    2014年,北京银行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内向中关村示范区提供意向性授信800亿元,并携手中关村科技租赁公司发布银租通产品;同时与北京市科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4年为北京市科技企业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授信;与车库咖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创业贷”,满足首次融资难的创业企业融资需求;发布企业从创业、成长到成熟整个生命周期的组合产品,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并推出“创业卡”,满足创业者日常消费资金需求。2018年6月,北京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再度发力,成立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并在行业内率先发布支持前沿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专属产品“前沿科技贷”,全力支持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正因如此,在客户心目中,北京银行是最理解中关村战略意义的银行。如今,北京银行现已成为国内科技金融领域产品多、服务全、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先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科技信贷余额达1277亿元,3年内年均增幅30%,累计为23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4000亿元。服务于北京市89%创业板上市企业、82%中小板上市企业、53%“新三板”挂牌企业。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也是国内率先涉足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机构。参与文化部“部行合作”,推动投融资服务平台与“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以及“文化金融创新试点”工作。该行成立全国首家文创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专营支行。针对文化小微企业“轻资产、弱担保”难题,创新以版权作为核心质物,采取灵活的质押组合担保方式,推出“创意贷”,开创国内金融业无专业担保公司担保的“版权质押”贷款第一单,并主承销了国内首只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同时,该行相继与北京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广电局、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等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并通过政府补贴资金匹配,支持更多文创企业发展。与动漫协会、演艺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行业服务协会,共同设计针对文创产业细分行业的具体融资方案。

    随着“文化IP”概念的兴起,2017年10月,北京银行创新设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文创专营支行,正式发布IP产业链文化金融服务方案,由此掀开了北京银行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篇章。

    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4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00余亿元,支持5000余户文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致力服务中小微企业成长

    正是有了在小微金融领域长期的积淀,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政策,自然少不了北京银行的身影。2016年4月,人民银行、科技部和银监会公布首批十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名单,北京银行在列。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直至基本完成,开展投贷联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银行转型升级的机遇所在。投贷联动的推出,创新了企业融资模式,实现信贷投入“传统动能”与股权投资“新兴动能”的有机结合,是支持国家产业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一项务实之举。

    作为全国首批、首都唯一试点法人银行,北京银行在严控风险前提下,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创新发展之路,切实发挥政策功效,让更多的创业创新型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北京银行对此高度重视、高点定位。根据《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号)的要求,北京银行成立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投贷联动试点领导小组,明确投贷联动试点战略方向。在组织架构上,总行层面设立投贷联动中心,牵头推动全行投贷联动试点工作。

    北京银行通过认股权贷款、股权直投等业务模式,推动投贷联动试点。一是认股权贷款。同业首创业务分层模式,出台认股权贷款操作规程,突出投贷结合、风险隔离等机制,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二是股权直投。此前出资760万元参与广厦网络股权定增;与启迪科服、中投保、再担保、中加基金共同签署“投贷保联动合作协议”,发起设立“珠海启迪北银中投保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总金额4200万元。三是外部联动。成为中国投资协会下设创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密切与国内知名活跃创投机构互动合作。与数百家创投机构合作,搭建“他投我贷、我贷他投”等投贷结合机制,探索行权资金对接,认股期权市场化转移等。2017年6月牵头设立“北京银行中关村投贷联动共同体”,首批成员包括4类机构63家单位,共同搭建投贷联动发展生态圈。

    为了确保投贷联动试点稳健运行,北京银行高度重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坚持“贷”主“投”辅,“投”、“贷”独立的决策原则,严格落实“投”不是“贷”的增信措施,“贷”不是“投”的结果,切实做好风险隔离。

    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累计落地386笔、76.2亿元,同比增加240笔、56.5亿元,同比增长164%、287%,为科创小微企业引入股权投资近10亿元,科创属性客户占比80%,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药物、虚拟现实、基因测序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客户。

    在产品研发体系上,北京银行已经形成了涵盖科技企业创业、成长、成熟、腾飞等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表内外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其中,为初创期企业提供创业贷、普惠贷、短贷宝等标准化信贷产品,实现融资普惠性;为成长期企业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智权贷”、软件著作权质押担保的“软件贷”、未来收益权质押担保的“节能贷”、股权质押担保的“成长贷”等一系列关注企业成长的特色化产品,提高信贷灵活性;为成熟期企业定制现金管理、银团并购、直融工具、产业基金等表内外综合化产品,提升服务全面性,实现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特别是,研发推出无还本续贷产品“永续贷”,可在最长五年内无需归还本金继续使用贷款,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同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为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京银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多层级的专营机构。全行设立47家特色支行,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分行级经营单位及五分之一的支行级经营单位。设立11家分支两级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推动小微业务实现“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特色化激励”。在中关村成立银行业首家创客中心——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实现“投贷孵”一体化服务,目前会员1.5万家,被科技部认定为“众创空间”。

    正是在小微金融领域持续大胆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北京银行已经成为小微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在首都,如今每4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的客户。

    着力打造银行业的百年老店

    北京银行不仅在改革上勇于先行,在开放上也堪称典范。从2005年率先尝试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开始,北京银行便早早地开始拥抱国际化。

    2016年9月,ING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首次集体来华时表示,将与北京银行继续扩大合作。这段“联姻”,被时任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正是将改革开放的精神深深融入银行整个发展过程,北京银行实现了“二十年增长150倍,十年全球排名提升500位”的发展传奇。

    2015年,国务院领导到北京银行网点视察,赞誉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这不仅是属于北京银行的荣誉,更从一个视角折射出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对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未来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北京银行多年来保持领先上市银行的成本控制水平和人均创利水平。2018年,北京银行品牌价值提升至449亿元,位居中国银行业第7位;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提升至第63位,连续五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行列,位居首都银行业第1位,已经成为中国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国际化商业银行。

    截至2017年末,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3.0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188.82亿元;成本收入比26.85%,人均创利近130万元,经营绩效继续保持上市银行领先水平;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5.57%,拨贷比3.30%,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转型期持续增强。

    2017年,北京银行蝉联《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零售银行”大奖,并荣获“中国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奖”;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最佳区域私人银行奖”和“最佳家族财富管理奖”。特别是,北京银行荣获第二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成为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金融企业,这是对北京银行20多年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阅和充分肯定。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上,北京银行秉持建设百年老店的愿景,着力打造经受经济周期考验、资产质量最优的银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改革红利”推动中国在线旅游持续、高速发展——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下一篇

    广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