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其对中国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回忆每一次改革的历程时,他都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杨翼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大地日新月异,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令世界瞩目。GDP规模从几千亿增大到八十多万亿元,增长220多倍,开创了“中国速度”。
四十年描绘的这幅绚丽画卷,也是一段值得敬畏的历程,每次改革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步前行都是智慧的结晶。历史总是能给人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亲历过改革开放澎湃激荡岁月的人,无论曾经站在历史的哪个角落,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领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其对中国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回忆每一次改革的历程时,他都是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占主导,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吴敬琏想出版一本《论竞争性市场经济》,一开始都未能如愿,最后一波三折,在出版社领导承担巨大压力之下才出版。
“那个时期马洪、吴敬琏等学者开始提出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但当时不为多数人认可。”李佐军对《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说。
历史的年轮从来不会停止前进步伐。以价格改革为例,李佐军介绍,从当时的政府定价,到如今一般商品的价格基本完全放开,生产要素价格也是基本放开,并且价格改革还在向前推动。
摸索、碰撞才有市场经济认识
NBD: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初期,社会各界对于市场经济有什么看法?
李佐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计划经济进行。刚开始怎么改,方向在哪里,大家都不太清楚,后来经过不断研究、摸索、碰撞才有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那个时期,马洪、吴敬琏等学者开始提出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但并不为多数人认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吴敬琏出了一本书叫《论竞争性市场体制》,这本书出版遭遇到很大困难,期间经历了不少挫折,最后能出版,出版社承担了很大压力。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对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还有争论。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句话说出来之后,结束了对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争论。
到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NBD:市场经济发展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成长,其中经历了哪些过程?
李佐军:中间经历了比较复杂、艰难的过程。改革开放前,城市是国有经济,农村是集体经济,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允许存在的。改革开放后,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主体,后来在此基础上,有一部分农民开始办乡镇企业。城市方面,80年代初期也有一些个体户,但当时还是受一定限制,比如雇工数量限制等。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可谓是在博弈中逐步成长。
1992年后,民营企业开始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到后来,我国加入WTO,国际市场放开,民营企业又获得了一些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NBD:民营企业发展,涉及到的所有制问题,这期间经历了哪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呢?
李佐军:所有制问题,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农村是集体所有制,改革开放后,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来搞股份合作制改革。最近几年,农村的土地改革又有一些进展,又强调农村的“三权分置”改革,总的来说,农村所有制改革经历了几十年逐步演化的过程。
城市中牵涉到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国有经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最早搞了承包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后来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十八大以后,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又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国经济未来是乐观的
NBD:改革过程中,最重要一项是价格改革,经历了哪些过程?
李佐军:价格总体是逐步放开,改革路线是比较明确的,总体比较顺利。在改革放开前,完全由政府定价,在改革开放初期,最开始农产品价格通过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开始放开,比如农村集贸市场。
1988年前,价格改革主要是采取“双轨制”,大部分商品有计划价格,又有市场价格。1992年后,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价格肯定是要放开,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价格尤其是商品价格基本放开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价格有商品价格还有生产要素价格,其中土地价格、资金价格、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等没有放开,放开的是生活商品的价格。此后,生产要素价格逐步放开,但到现在为止,有些还没有完全放开,价格改革还没有全部完成。
NBD:有哪些改革令您印象深刻?
李佐军:按时间来,第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的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取得成效,打开中国改革开放局面的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整个农村改革后,再推动了城市改革。
其次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此,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再次是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等。
最后是十八大之后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范围大大拓宽,改革的顶层设计明显加强了。
NBD:您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经济,以及未来的走势?
李佐军:目前的中国经济可用三句话概括:处于增速换挡中,处于经济转型中,处于动能重塑中。
增速换挡是指,2010年以来到2020年前后,总体上是处于增速换挡阶段。
经济转型是指,发展模式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原来,我们是粗放发展模式,现在要走到集约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上。
动能重塑则是指,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拉动,主要依靠要素驱动。现在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就是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
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是乐观的,原因是我们有十几亿人,都想追求美好生活,这就是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