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骆一帆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杨 翼
8月14日,刚刚更名的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以下简称恒大法拉第未来)在广州恒大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恒大集团首次以汽车产业投资者身份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恒大入主FF,进军汽车产业进行说明。
今年6月25日,恒大集团正式宣布以67亿元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恒大集团委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担任Smart King公司董事长,贾跃亭则任职FF创始人兼全球CEO。
恒大高科技集团副总裁、恒大健康副董事长兼恒大法拉第未来董事长彭建军称,恒大法拉第未来将全面负责法拉第未来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及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十年后,新公司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
恒大法拉第未来是FF在中国的运营总部,全面负责FF在中国的技术研发及所有生产经营管理。由恒大法拉第未来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金20亿美元,法定代表人为彭建军。
在此次恒大法拉第未来揭幕仪式上,其管理团队首次亮相,包括夏海钧、彭建军、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COO高景深等。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丰田原董事长袁仲荣也出现在此次恒大法拉第未来管理团队之中,出任恒大高科技集团副总裁兼恒大法拉第未来总裁。
据了解,恒大法拉第未来的揭牌,预示着恒大正式全面接管FF在中国的业务,FF团队未来主要负责美国方面的产品研发和FF91的量产。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恒大法拉第未来将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十年后,该公司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FF91、FF81等多系列多车型产品面向全球市场,覆盖高端、中端和入门级,打造互联网智能出行生态,全面满足快速增长的不同市场需求。
彭建军表示,“我们一定将FF打造成为世界先进新能源汽车的标杆、中国制造的名片。”
事实上,今年4月就有消息传出:“2017年年底投资FF注册于开曼离岸公司FF global的中国地产商是恒大集团。目前恒大已经成为FF的第一大股东。”。虽然恒大方面随即表示“不知情”,但此言论并未平息,而是令恒大与FF的关系更为神秘,直到后来恒大正式宣布入主FF。
6月25日,恒大集团旗下恒大健康(00708,HK)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卖方订立协议,同意以总代价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从而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
实际上,恒大投资FF并非空穴来风,从其近年来的一些动作可看出端倪。今年4月9日,恒大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时,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宣布正式进军高科技产业。
许家印表示,恒大计划未来十年投资1000亿元,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现代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建引领前沿科技的“三大基地”。其中,新能源就是恒大转型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而FF涉足的正是新能源汽车。
对于恒大为何将FF作为其进军汽车领域的首选,夏海钧称,FF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名科研专家及380件专利,FF91的多项性能和技术指标全球领先。“恒大投资入主FF,就等于把世界最顶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引入中国。”
对于FF与恒大法拉第未来的分工,有分析指出,FF的美国汉福德工厂主要负责FF91的研发和生产,而在此前拿下的广州南沙基地则用于后续生产的新车型——FF81。
4月8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布,睿驰智能汽车(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驰汽车)以3.641亿元的价格拿下广州南沙区约601亩的制造业用地,地块用途是二类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为50年。
7月24日,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FF在广州成立的睿驰智能汽车(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也随之由王志刚变更为恒大集团副总裁彭建军,财务负责人变更为刘俊。
此后,入主FF不到一个月,许家印便携恒大集团高层来到位于美国洛杉矶的FF总部进行视察。许家印明确表示,投资FF是正确的决定,恒大将会在资金、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FF全方位支持。
正因为有恒大的强势加入,FF方面也于日前对外宣布,第一辆豪华车FF91的白车身已正式完工并已成功进行整车装配,首批FF91预计将于今年12月开始到2019年中期完成交付。
不过,业内并不看好FF91能在今年年底交付。按量产车进度来讲,白车身焊接完成仅占整车生产进度的40%左右。
对此,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也曾指出,一款新车型的研发周期一般为48个月,并不会因为钱多而加速完成。
面对外界对FF能否如期交付发出的质疑,恒大方面回应称,目前,FF91首台白车身已运抵美国汉福德生产基地,正式开始FF91的整车组装工作,包括工程测试在内的各类严格测试也在同步推进,全力确保在2019年第一季度FF91按时达到量产目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