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粉巷财经】西高新怎么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4 16:37

    每经记者 吾十二 观星    每经编辑 刘琳    

    80年代,北京。

    当时的中关村,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然而这些科研机构的高墙内外,却是天壤之别。

    高墙内是导弹、卫星、计算机等日新月异的高技术,而高墙外则是牛耕马拉的田园风光。

    直到1987年,美联社的一篇报道,认为中关村“十分类似美国硅谷的初创阶段”。

    以此为导火索,引发国内外高度重视。1988年国务院批复相关规划,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划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国内第一个高新区由此诞生。

    消息传到西安,三年后,西安西南一处田地破土动工,西安的高新区时代自此来临。然而30年过去,中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已突破150家,浮浮沉沉之中,多数高新区也走到了第三次创业的拐点。

    而日前恰逢陕西自贸区揭牌一周年,承载陕西自贸区核心功能区的西安高新,又将如何再出发?


    遍地开花的十年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

    同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按照规划,高新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主要依靠国内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991年,第二批26家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主要集中在知识与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西安高新也在其中。

    但直到此时,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仍没有理顺,如何将科学技术转化成经济发展动力,仍是讨论的焦点。

    转机出现在第二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厘清了国人对于市场经济的种种观念困扰。

    紧接着,国家科委召开部分高新区工作汇报会,原定代表是70名,但实际到会代表竟多达280多人,有17位省委书记或省长亲自带队,35位市长参加。

    1992年11月,国务院又批准增建了25个国家高新区。

    至此,国家高新区总数增至52个。中国内地除西藏、青海、宁夏外,其他省会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基本都有了国家高新区,中国高新区的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中国高新区在那一两年时间,迅速成为新的时代特征。

    此后,像90年代初那样大规模的批复再也没有出现过,1997年仅批复1家,十年后2007年才又批复1家。

    其中,2003年,国务院突然紧急暂停了各类开发区的审批。

    文件直指,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设立和扩建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造成大量圈占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国有土地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其实,从一开始,国家高新区能高速发展,首先就得益于土地供给政策。在国家土地审批较严的背景下,高新区能低价供给建设用地和厂房,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这样的优惠政策当然诱人。

    也因此,经过野蛮生长期的高新区,短暂蛰伏后,开始了二次创业。


    高新区模式的反思

    2003年前后,各类媒体开始了对高新区乃至整个开发区模式的集中反思。

    《光明日报》率先发文,当前,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高新区正面临着旧体制复归的考验。

    其中,接受采访的就有时任西安高新管委会副主任金乾生:现在,随着规模的扩展,涉及很多行政事务、社会事务,客观上必然要求健全这些管理职能,怎样健全?有些地区干脆就行政区化了,各种管理机构纷纷涉足,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高新区体制该往何处走的问题。

    而在《中国经营报》的《中国开发区20年功过反思》中,则一次性提出了有关开发区的七大反思。

    税收方面,一些开发区自定所得税“两免五减半”、“五免五减半”,以及其他税种地方所得部分返还等违规做法。开发区招商引资竞争,往往伴随着税收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实际上导致了税收流失和财政收入流失。

    产业方面,大量同类产业的聚集和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各种资源的紧张和浪费,也造成各开发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因而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滥用开发区政策的问题,主要是土地违规和工程项目中的腐败问题比较多。

    直到2017年,当媒体再讨论“高新区30年考”时,GDP导向、同质化严重、产业结构雷同、要素驱动严重强于创新驱动,以及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等不利因素,仍是关注的焦点。


    不过,这次媒体开始正本清源,意识到了设立高新区的初衷问题。高新区的发展一定不是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和GDP的规模。高新区的目标是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为创业者、创新者营造一个优良的创业环境。

    这才是所有高新区问题的答案。

    30年间,背离了这一初衷的高新区或趋于平淡,或跌落神坛,而真正坚持创新改革的区域,却能在全国150多家高新区的竞争中,独步向前。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10年前,一些沿海高新区曾名列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前10,现在却早已跌出第一梯队,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些中西部城市高新区。

    比如,排名第4的西安高新区。

     

    第三次创业的拐点

    2013年,时任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曾称,如果把国家高新区成立初期作为第一次创业、2001年全国高新技术大会作为第二次创业,那么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第三次创业。

    2018年,中国高新区进入第30个年头,其格局也完成了新一轮洗牌,多家高新区已经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一年前,西安高新也加入了“第三次创业”的大军,彼时全国高新区已达157家,西高新综合排名第4,早已完成了中国科技中心和西部产业高地的使命,正在向“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迈进。

    既然说创业,就不会是走老路、旧路,西高新还是决定在国家高新区的初衷——创新上做文章,而且是立足特色的创新。

    在官方表述中,三次创业政策体系,是要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人才荟萃、创新环境优良的科技新城,使创新成为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核心价值。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今年春节除夕当天,西安高新选择对外发布“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五八八二,实施三次创业系列政策”,通过设立每年20亿元的三次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总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在千亿级产业培育、高端要素聚集、投资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企业和机构全方位支持。

    从侧面可解读为,西安高新在争取企业和人才方面确实毫不懈怠,而面对新的机遇期,也确实要只争朝夕。

    今年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是,陕西自贸区挂牌一周年。2017年,陕西自贸区揭牌仪式正是在西安高新举行,西高新也被寄予了改革创新引领和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厚望。

    此后,西安高新在全省率先开展“国地税融合”、“54证合一”办理模式;在全国首推周末不休假 “5+2”延时服务工作模式;发布“最多跑一次清单”465项,在全省首推政务服务“容缺办理”……

    自贸区政策正成为西安高新加速发展的新引擎,而如果再算上之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多项政策优势,西安高新第三次创业的资本是充足的。

    当然,2018年不光西高新,西安所有的开发区乃至整个西安市都很清楚,自己正站在风口上,多项政策机遇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集中释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台商眼中的改革开放:风景这边独好 要去,要去,要去!

    下一篇

    广电总局巩固对视听网站整治效果:对快手、抖音等警告罚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