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银保监会:加大信贷投放,落实无还本续贷,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11 17:40

    8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了题为《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文章,为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银保监会提出了包括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在内的等一系列措施。近期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据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促进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银保监会接力央行继续打出组合拳。

    银保监会今日发布题为《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公告,以加大信贷投放为核心,提出了落实无还本续贷、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等一系列措施。

    具体来看,银保监会提出了三大举措。首先,将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显示近期贷款投放明显加快。

    此外,也将指导银行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金融支持。7月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1724亿元,较6月多增469亿元。同时,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变化也趋于平缓。

    第二,银保监会提出,将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具体数据方面,银保监会表示,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8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处置1665亿元,意味着释放了更多信贷投放空间。

    同时,银保监会还将推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尽快落地,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并积极支持银行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

    第三,小微企业方面,银保监会表示,将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下为全文:

    近期,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通过推动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措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

    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保障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准确把握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控风险的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近期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据初步统计,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237亿元。指导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金融支持。7月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1724亿元,较6月多增469亿元。同时,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变化也趋于平缓。

    推动机制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鼓励银行利用拨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上半年共处置不良贷款约8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处置1665亿元,腾出更多信贷投放空间。合理确定市场化债转股风险权重,推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尽快落地,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督促银行适当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夯实核心资本,积极支持银行机构尤其是中小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打通商业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渠道,增强信贷投放能力。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5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7%,在表内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资本水平保持稳定。

    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的甄别,落实尽职免责要求,进一步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考核办法,加强贷款成本和贷款投放监测考核,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督促银行机构综合分析民营企业风险状况,加大对主业突出、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价格,适度降低融资成本。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协调,扎实细致工作,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货币的崩溃:土耳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这些我们必须警醒!

    下一篇

    金鸿控股员工持股计划被动减持 控股股东愿承担3900万损失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