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个月,我国地方政府共发行专项债超过5000亿元,相比全国人大批准的全年1.35万亿元的额度,尚有约8000亿元规模有待年内释放。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和资金筹措途径,专项债发行将提速推进,与此同时,业内预计在债券品种创新方面,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望试点扩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孙韶华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地方政府共发行专项债超过5000亿元,相比全国人大批准的全年1.35万亿元的额度,尚有约8000亿元规模有待年内释放。作为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和资金筹措途径,专项债发行将提速推进,与此同时,业内预计在债券品种创新方面,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有望试点扩围。
近日,云南省财政厅披露了将公开招标10亿元的云南省省级公办高等学校专项债券的计划。据悉,这也是我国目前继土地储备、收费公路、轨道交通、棚户改造之后,第五个专项债券细分品种。
作为地方政府合理举债的重要途径,专项债债券品种不断创新,其发行规模也释放出提速的明确信号。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今年地方发行的政府债券,除了纳入财政赤字的8300亿元一般债券外,另有1.3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财政赤字外的制度安排,专项债规模比2017年增加了5500亿元。
从上半年发行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为缓慢,相较全年额度,尚有约8000亿专项债规模有待释放。
中诚信国际首席宏观分析师、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总经理袁海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5年以来,截止到2018年7月,专项债共发行了5.692万亿元,主要是置换债。其中2018年上半年发行3673亿元,前7个月共发行专项债5597亿元,与1.35万亿元的额度有较大差距,主要与上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节奏相对偏慢有关系。
袁海霞指出,从下半年走势来看,随着地方债整体发行节奏逐渐加快,专项债有望提速。品种也会进一步丰富,从而发挥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从品种创新上来看,未来在扶贫领域、环保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有望展开试点。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不快,特别是新增债券发行较少、较慢。这主要是受地方债发行整体进度较缓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政策调整等方面的一些影响。在下半年地方重大投资项目启动、新增地方债额度分配下达后,7月新增专项债券已经显现提速之势。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日前表示,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按照今年预算安排,希望在后半年,就是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把1.35万亿元专项债中尚未发行的部分,根据项目准备情况,由地方政府按市场化原则协商金融机构平稳有序发行。
7月3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指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专家指出,这表明基建投资是稳投资的关键。结合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内容,加快专项债发行将成为我国稳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举措。
汤林闽对记者指出,落实政治局和国常会的部署,接下来专项债发行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新增债券会占绝大部分,资金投向则会更侧重基础设施领域。
他表示,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低,凸显了当前投资增长的乏力,这是稳投资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而当前稳投资的要点之一是加强基建,主要驱动力就是地方政府投资。因此,新增1.35万亿专项债的加快使用和发行,能够给地方政府提供必需的资金,有助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力,从而促进投资稳定发展。”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内在的含义就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跟补短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对接地方政府新增的项目融资需求。”袁海霞对记者指出,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信用剥离,尤其是债务置换之后,专项债在推进地方政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专项债发行及使用进度,是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稳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指出,预计下半年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稳基础设施投资:一是加快地方政策专项债券的发行。二是稳定融资平台贷款来源。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侧重于地方盘活存量资金,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以上表述也表明政策对基建投资只是托底,防止出现“烂尾”工程,而非全面刺激。总体而言,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上半年会有所回升。
在袁海霞看来,加快推进专项债,一方面,要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体制,严格项目遴选管理等。另一方面,完善发行额度制度。新增专项债,可以通过“先有项目后有额度”的机制来推进落实。此外,还需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配合。在稳增长又要防风险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即可。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流动性合理充裕,是积极财政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外部环境。专项债券的顺利发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需要松紧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
“与加快发行相比,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更加重要,因为这对加强基建起直接作用,这就需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汤林闽指出,专项债加快发行涉及包括政府、投资者、债券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仅就政府而言,既要做好发行工作,如尽量缩短流程耗时、安排好融资时机和项目顺序等;又要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如创造良好环境、出台适当的激励举措等。
在专项债之外,专家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稳投资,还有多个途径和抓手。
袁海霞表示,加大财政在扶贫领域、环保领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地支撑基础建设短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收益相对较高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来推进。
在汤林闽看来,除了专项债,财政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支撑基建补短板:提高基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监管和项目评估;落实好有利于企业投资基建的减税降费各项措施,研究新举措;充分发挥财政部门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优势,促进金融资本为基建补短板提供更多助力;大力解决妨碍企业投资基建的涉财税实际问题,精准施策,疏通企业投资基建领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