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王嘉琦
8月6日14:26,就差一个点,上证指数就碰到前期的最低点了。连续4天大跌,让股民们有些绝望。就在今天,A股却出其不意地来了一个绝地反击。2.7%!沪指单日涨幅创了两年新高,深成指涨幅接近3%,也一扫九连跌的阴霾。
今天(8月7日),早盘两市高开,并在能源板块强攻下快速冲高;随后行情急转直下,有色钴、养鸡板块的低迷表现迫使指数跳水下探,一度再失2700点;但就在这时,抄底资金大肆涌入,次新股、妖股均有明显拉升表现;午后三大股指再接再厉齐齐上扬,两市无板块飘绿。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上涨2.74%,报2779.37点,创下2016年5月31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收复5日线;
深证成指大涨2.98%报8674.03点,终结九连阴;
创业板指涨2.68%报1479.44点。两市成交3166.68亿元,较前两日地量量能明显增加。
盘面上看,今天最受关注的当属基建股。其上冲动能之大,让市值超过1400亿元的中国铁建、超过2200亿元的中国交建都能涨停。
同时,中石油集团拟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叠加原油期货大涨,能源板块全线走强,通源石油、杰瑞股份、国际实业、贝肯能源集体涨停,两桶油齐涨逾4%。
家电、次新板块迎来久违普涨,美的集团涨超5%,格力电器涨逾4%;次新股天地数码、明德生物携手涨停。
钢铁、计算机、地产等多个板块均有强势表现。
个股方面,呈现普涨态势,两市仅一百余只个股飘绿,基建板块成反弹领头羊。
到底是什么带来了今天的A股暴涨呢?
非要找原因,其实真的不少。
首先,今天早上,《中国经营报》报道称,中国铁路总公司人士确认,“在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增长和基建潮加速推进的双重刺激下,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元以上。”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原计划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是自2014年以来计划投资额最低的一年。
不过2018年上半年以来,中铁总客货运量大幅提升,机车车辆投资计划不断追加;建设方面,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基建投资,铁路基建工程项目有望加速推进。“2018年铁路完成8000亿元投资希望很大。”中铁总人士说。
对基建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日报(China Daily)周二发文称,政府将推出稳定投资增长和信贷支持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以缓解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中国日报还称,随着7月释放出明确的要求加大投资力度的政策信号,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一些商业银行向各自分行发出通知,要求加快信贷投放,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
还有一个好消息来自昨天(8月6日)晚上,华夏、中欧、南方、鹏华等首批14家基金公司旗下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公募基金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南方基金指出,经过调整,A股的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较低位置,现阶段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突出,债券票息和收益率水平也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水平,目前基础资产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有非常高的配置价值,非常适合定位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产品的运作。养老目标产品长期看有望取得令客户满意的收益。
上海巨潮资产董事长赵公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今日股市大反弹是由于短期超跌叠加政策催化,接下来市场将迎来阶段性反弹,投资方面,主要是超跌股中的基建和能源可以多关注。”
的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进入8月,A股连续调整,目前A股整体估值来看,其实已到历史低位。根据WIND数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8月6日,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2倍,这与2014年四季度沪市估值水平相当。而近20年以来,沪市最低市盈率只有9.84倍,从A股内部看,沪市市盈率已处于历史低位。
从外部来看,德国DAX指数市盈率为14倍,日本日经225指数为17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市盈率都是25倍左右,沪市估值明显低于海外股市,估值优势显现。
另一方面,在上个月末央行货币宽松的预期下,大基建板块个股一度表现抢眼,成都路桥更是实现了6连涨停,反弹幅度极大,而其他的基建类板块如水泥等走势均强于大盘。
华创证券指出,在短周期下行期政策出现边际宽松之后,价格和短周期景气度可能出现反弹,市场有估值修复的动力,反弹阶段强周期板块占优。步入三季度,以钢铁、建材为代表的强周期行业上演估值修复,这符合短周期下行期市场反弹阶段的行业表现规律,但周期行业反弹的持续性需要经济数据和中报业绩的支撑。
另外,深圳太和投资总经理王亮也表示,“必须要注意的是,成交量在大涨是并未显著增加,此轮反弹行情能走多远,交投能否不断活跃是一大关键,从投资来看,基建、油气是目前投资主线,今年一季度涨幅过大的消费白马和医药白马短期需要谨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