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航天“国家队”推小火箭品牌 面临市场化运营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07 00:23

    “国家队也不能落后,我们在研制小型火箭。”8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火箭)方面获悉,其近期正式发布公司商业航天系列品牌之一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中文名称——捷龙一号。事实上,代表商业化趋势的小火箭被很多民营企业所青睐。此前,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翎客航天就在小火箭方面纷纷发力。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实习编辑 魏官红    

    “国家队也不能落后,我们在研制小型火箭。”8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火箭)方面获悉,其近期正式发布公司商业航天系列品牌之一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中文名称——捷龙一号。2017年年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研制的快舟一号成功发射,也打开中国新型固体商业运载小火箭的“窗口”。

    事实上,代表商业化趋势的小火箭被很多民营企业所青睐。此前,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翎客航天就在小火箭方面纷纷发力。

    毋庸置疑,“国家队”选手和民用企业的争相竞逐让小火箭这一市场变得更加热闹。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国家队”或者民营企业,均面临市场运营方面的挑战。

    “国家队”争先竞逐小火箭市场

    长征火箭官方微信显示,“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为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的总体构型,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50千克。火箭可为卫星提供直径1.1米、高度1.5米的完整舱段空间,“捷龙一号”运载火箭的单位载荷入轨成本低于国际同类产品。一位商业航天观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效的航天军用转商用的产品。极轨150千克以上的运载能力,也是国内外小卫星市场所急需的。

    而早在2017年年初,航天科工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完成首次商业航天发射服务,这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新型固体商业运载小火箭的横空出世。

    按照业界的共识,小型运载火箭是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0公斤以内的运载火箭,具有发射成本低、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相比传统运载火箭,小型运载火箭发射准备时间明显缩短,不仅提升了发射效率,也有利于把握航天发射的先机。

    近年来,随着小卫星技术、火箭设计、复合材料、电子技术以及固体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型运载火箭受到各国青睐,逐步走到航天发射的舞台中央。

    时间回溯到2016年,国内商业航天进展迅速,公布卫星、火箭发射计划的企业次第出现。热闹背后,表明资本力量正跑步进入航天市场和小型运载市场。

    2016年10月,长征火箭在北京正式揭牌被业界视为中国火箭的商业化时代来临。此外,航天科工于2016年在武汉注册成立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希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灵活、方便、快速、经济的卫星发射服务。这两家公司被业内称为“国家队”。

    而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零壹空间、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翎客航天大多集中在2015年~2017年成立,这背后是政策的利好驱动。2015年3月,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7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

    商业化模式运营是关键

    此前,零壹空间的投资方通江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嘉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家队”资本投入始终聚焦于高精尖内容,包括深空探索、登月计划等综合难度系数更高的目标,而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相对成熟的技术内容,基本都留给了民营企业去逐步实现商业化,无论在研发效率还是在商业价值提升上,也给予了民营投资机构充分的空间。

    有分析指出,相比美国的民营航天企业,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更强调和“国家队”的互补和配合,比如它们的产品主要是小火箭,补充国家队未覆盖的低轨领域,填补国家队无暇顾及的小卫星发射市场。

    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不论是“国家队”或是民营企业,都不希望在小火箭赛道上缺位。

    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航天高峰论坛上,航天科技集团方面表示,在低轨道小型火箭发射服务方面,致力于便捷、廉价与低成本,每千克发射价格有望降低至5000美元(约3万元人民币),且发射准备周期可缩短为一周。

    广发证券也提出,小型火箭商业化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用市场取代“国家计划”。为了实现盈利,火箭产业技术升级、成本压缩、客户个性化服务及产品周期缩短等都是必然过程。

    一位长期关注航天领域的研究人员认为,“国家队”布局小火箭,目前主要的挑战在于“国家队”的公司是否能够以真正的商业化模式去运营市场、争取市场,毕竟传统的型号任务体制与商业化拓展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过,也有数据显示,中大型运载火箭仍然是商业发射市场的主导者。FAA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2026年中大型运载火箭发射次数为349次,占总发射次数的84.7%。主流中大型运载火箭在SpaceX低成本的刺激下相继压缩成本,加之在研的新型中大型商业火箭均以低成本、快速响应为目标,所以中大型运载火箭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

    (实习生任欢欣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突遭两投资者起诉索赔 凤形股份“反击”:你们违法炒股

    下一篇

    康宁医院收购两医院股权 标的成立均未满两个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