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联系?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表述和近期货币当局推进的一些操作,是否意味着有关方面已经发出了政策调整的信号?对于各界关心的问题,7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期出现了一场主题为如何看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讨论,而在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部署了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相关报道显示,此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如何看待当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联系?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相关表述和近期货币当局推进的一些操作,是否意味着有关方面已经发出了政策调整的信号?对于各界关心的问题,7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5020亿元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据分析称,这一操作导致当天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达3320亿元。有观点认为,这一操作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向宽松方向演进的转向。
而针对这一操作的动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丁爽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从年初他们对7月份央行可能采取的操作所进行的预判看,这个月央行就应该会出台一定的增强流动性的措施,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他指出,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是在于7月份有“缴税效应”的存在,降准等措施可以抵消缴税效应的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之前,业界对于“缴税效应”的存在和影响的确比较关注。例如,有券商研报分析称,7月是传统的缴税大月,去年(2017年)7月仅缴税因素就回笼基础货币超过万亿元,这也是导致最近两年资金面“季末不紧季初紧”的重要原因。考虑到今年(2018年)企业利润继续维持高增长,7月缴税对流动性的抽水效应不容忽视。
为何央行此次最终采取了中期借贷便利而非降准操作来提供流动性?丁爽认为,此前央行运用降准等工具,是在人民币预期偏稳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前,人民币面临着比较明显的下挫预期,因此,使用中期借贷便利比使用准备金工具更为合适。
丁爽进一步向记者指出,当前货币部门推进的一些政策,从根本上说是要让国内货币和信贷的增长与名义GDP的增长相适应。目前,有关部门的主要任务还是将“紧货币”的倾向向中性调节,离货币政策走向宽松还有一定距离。
他根据数据分析称:“从6月份数据来看,货币和信贷的增速都低于(名义)GDP的增速,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从经验看,正常的信贷和货币投放应该要比名义GDP高2~3个百分点。因此,接下来(货币与信贷的增速要)从低于名义GDP(的增速)转向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吻合。”
谈及财政政策未来的动向,丁爽则向记者表示,未来财政政策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具体措施方面,会议强调,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对于上述涉及财政政策的内容,丁爽分析称,在目前内部外部大环境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货币政策并不适合大幅度宽松。但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从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内容来看,只要财政部门能按照其完全实施,就能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完成全年预定的增长目标。
他向记者具体介绍:“从目前的财政数据看,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高于预期,而财政支出又和预期差的不多,这使得财政收支差还小于预期。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特别债的发行又慢于预期,这也意味着这方面(地方债)还有空间。综合来看,我们能够完成全年预定的增长目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