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披露,晶澳太阳能2017年全年197亿元的总收入中,太阳能组件收入为183.5亿元,太阳能电池有8亿元进账,发电业务收入4亿元;同期,其主营业务总成本为172亿元,利润总额为7.157亿元,净利润为3.001亿元。另外,其2017年光伏组件总计出货7501兆瓦,全球排名第三。
每经记者 查道坤 每经编辑 胥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光伏行业再现一家试图从美股退市到A股借壳上市的企业。
7月24日,天业通联(002459,SZ)发布公告,其7月19日与晶澳太阳能实际控制人靳保芳签署《重大资产组意向协议》,就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晶澳太阳能100%股权达成合作意向。公司称,此次重组完成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由何志平变更为靳保芳,本次重组将构成借壳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晶澳太阳能宣布完成与控股母公司晶龙集团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天业通联始创于2000年,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重大装备制造骨干企业。2017年财报显示,其实现营收约为3.57亿元,实现净利润约为0.22亿元。
晶澳太阳能成立于2005年,主营生产光伏(PV)产品,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在全球拥有11个生产基地、27个分支机构,产品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官网介绍,晶澳太阳能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0%、年销售额19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天业通联并未透露借壳之后上市公司的业务变化等细节问题,只是表示将积极推进与交易对方的进一步沟通、洽谈,督促独立财务顾问、律师、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努力开展工作,争取尽快提交并披露符合要求的文件。
对于借壳天业通联,7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晶澳太阳能,但是未获得回应。值得注意的是,7月17日,准备借壳上市的晶澳太阳能刚从美股退市。
从2015年开始,晶澳太阳能启动了私有化。2015年6月,该公司曾收到了靳保芳的私有化要约,企业估值约4.891亿美元。晶澳太阳能彼时称,公司董事会有意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考虑这一提议。
随后,在去年11月17日,晶澳太阳能宣布与晶澳控股等达成了一项最终协议。上市公司将以3.62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被收购且实现私有化,买方为晶澳董事长兼CEO靳保芳及他所控股的晶龙集团。
直到7月17日,晶澳太阳能宣布完成与控股母公司晶龙集团的合并交易,私有化成功,正式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
另据披露,晶澳太阳能2017年全年197亿元的总收入中,太阳能组件收入为183.5亿元,太阳能电池有8亿元进账,发电业务收入4亿元;同期,其主营业务总成本为172亿元,利润总额为7.157亿元,净利润为3.001亿元。另外,其2017年光伏组件总计出货7501兆瓦,全球排名第三。
对此,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美股私有化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宣布借壳A股上市,这在国内光伏市场从未发生过,由此可见A股市场对光伏企业的吸引力。”
中国光伏企业在美股上市,要追溯到2005年,当年,无锡尚德成为首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创始人施正荣的身价随后飙升至23亿美元,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随后的几年,先后有10余家中国光伏企业成功在海外上市,包括天合光能等。
国内光伏市场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国内A股企业亦受益。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隆基股份,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光伏公司。数据显示,其2017年实现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30.38%。
此后,在美股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开始寻求退市。除了晶澳太阳能,另一家光伏企业天合光能也在2015年启动私有。随后,在2017年3月,天合光能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这笔交易耗资超过11亿美元。
2017年12月11日,阿特斯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兼CEO瞿晓铧计划以18.4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公司所有不属于瞿晓铧及其配偶张含冰的普通股,启动私有化。
此外,除了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天合光能之外,在美股退市的光伏企业还包括赛维LDK、中电光伏、韩华新能源等。
对此,光伏业内资深人士廉锐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受到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的影响,美股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认可度不高,估值相比于国内上市的光伏企业普遍较低,并且再融资也非常困难,所以导致了在美股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选择退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