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对话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 互联网重构传统文化 社会公众应存包容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7-16 21:50

    “在走纲丝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左右摇摆,这个平衡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对于博物馆探索式的文化创新,我希望社会公众要容许出错,不要出问题后就一棒子打死。”冯乃恩表示。

    每经实习记者 张春楠    每经编辑 杨 军    

    站在互动显示屏前,轻摇手臂,就可为屏中的自己切换不同的清宫服装,不论是贵妃、皇帝还是权臣都能一秒入戏,还可以将照片自动下载到手机。这些技术并不复杂,但是结合深厚的宫廷文化背景,让参观者感到新鲜而赞叹不已。

    从故宫猫、朝珠耳机、到“朕亦甚想你”……600岁的故宫总能找到细微的点撩拨时代的心弦,成为人们心中的“网红”。

    “我是觉得无论是数字故宫也好,文创产品也好,都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就是故宫注重对青年心理进行研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现实是,在青年文化心理、互联网语言与传统文化碰撞时产生的不只是火花,还会有争议性摩擦。博物馆面对庸俗和通俗的问题,在冯乃恩看来,就像在走一根摇摇晃晃的钢丝。“只要没有事实错误和保持敬畏之心,我希望对于博物馆探索式的文化创新,社会公众能留出更多试错的空间。” 

    重构传统文化 探索文创生态

    “故宫不再将年轻人当做教育对象,反而年轻人的反馈会教育我们怎样去转化传统文化。”冯乃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与传统观念里青年人被博物馆教育不同,冯乃恩更希望青年人和故宫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如果未来的文化建设没有青年的参与,那么是不可想象的。”

    互动的前提是沟通。很多博物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就是简单地将研究成果机械地搬到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与此相比,冯乃恩更强调真正将互联网变成一种解读的语言,“用互联网的技术、语言来重新解读或重新架构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总说传统文化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我不这么认为。”冯乃恩表示,“传统文化始终处于演化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必须有所改变。当代人也会有一个重新的解读,如果你把它神圣化了,那就跟公众是脱离的。”

    不过,这种融合往往也会伴随争议。例如曾经刷屏的H5《穿越故宫来看你》中,朱棣从画像上跳下,戴上墨镜和项链开始freestyle,社会对此评价也褒贬不一。在重新阐释中,如何把握好庸俗和通俗的尺度,故宫也在探索中。

    冯乃恩将这个过程比作走钢丝。“在走纲丝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左右摇摆,这个平衡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对于博物馆探索式的文化创新,我希望社会公众要容许出错,不要出问题后就一棒子打死。”冯乃恩表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无禁忌。“首先是不允许传统文化的专业解读者犯史实性的错误,其次要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这是我们的底线。”冯乃恩强调,“我们不要过多地去谈文化的神圣性,不代表可以用调侃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在冯乃恩的设想中,超级连接的故宫在未来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超级连接不仅仅是数字技术,我们过去传统的展陈方式、宣教方式、开放方式、文创方式等都要去探索新方法。”

    采集基础数据 把控内容质量

    无论如何强调连接和沟通,其实根基仍在基础数据的采集。冯乃恩提出“数字文物”不仅包括三维数据,还包括制作文物的配方和工艺的数据,即使将来文物灭失也可以进行复原,也可以作为展览、出版等产品强大的数据源。

    这个过程说来容易,实则极为考验耐心。即使技术人才储备丰富如故宫,目前186万件文物中也只有约三分之一完成了影像化的采集。

    目前故宫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采集,但还要算上技术更迭。“10年后,很有可能现在我们觉得很高清的照片,到那时候手机上看都很模糊。”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主任苏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有时候他们也觉得很焦虑。“但后来我们逐渐意识到,博物馆的有些工作先天就需要时间去积累,我们和外面的节奏,往往有时间差。”

    这是因为博物馆不得不尊崇文化行业里特有的一些规律。比如建博物馆要比建机场耗时久得多,“因为机场的航班、航线,很多都是成熟的流程,建筑完成之后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博物馆除了要尊重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客观规律来设计和建造,更重要的是对外呈现,要有藏品,要对它们有充分的研究,还要发掘它的文化内涵。所以博物馆是先天就需要时间去积累的一个东西。”

    “以端门数字博物馆为例,我们目前看到的八个或九个展项,每一个项目都会分别去找不同的公司,然后跟他们的技术团队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磨合时间,我们这里现在连学外语的小姑娘都能脱口而出人工智能的术语。”苏怡笑道。

    虽然平均下来每个项目的推进时间要长达半年,但与外包给公司,公司再转手分包相比,这样的“笨办法”可以换来博物院对项目公司面对面地把控内容。“否则公司手头可能会积累一些既有素材,然后重复利用,以达到价值最大化,并不会沉下来量身定做,你看以前有时候N个博物馆的片子,看起来都似曾相识。”苏怡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刘鹤会见欧委会副主席卡泰宁

    下一篇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我们捧着“金饭碗”找饭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