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渭南,如何正确与西安发生“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7-15 09:21

    每经记者 终南坤    每经编辑 刘琳    

    当人们都将目光聚焦在网红西安身上的时候,高铁速度下距它仅19分钟的渭南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多年来,这座有着560万人口的陕西第二人口大市,GDP却仅位居陕西中游,人均GDP更是垫底,还被挂上了“最穷”的帽子。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在过去几年间,随着西安崛起概念的走热,与西安一步之遥的渭南也成为了青睐的对象。几大一线房企入住渭南,房价演绎了“三连跳”;海航物流、万达、沃特玛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入驻。渭南第一次感受到了核心城市的巨大辐射力!

    年初,关中平原城市群正式批复,被列为次核心城市的渭南看准了这次机遇。随后的半年间,渭南积极地向外界推广着这张新名片,“陕西东大门”的定位被“次核心”取而代之。

    近期更是炮火密集,专程邀请外界媒体赴渭南采访,颇为大方自信。似乎摆出来非得从大西安的发展中“分一杯羹”的决心。

    换“名片”意味着转换城市定位,在曾主政西安核心区多年的新任市领导掌舵下的渭南,将如何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中如何找准定位,寻找机遇,破解发展困境?值得拭目以待。

    三大“抓手”的危机

    在历任领导心中,渭南经济有三大抓手——农业、旅游、有色与能化工业,只要紧紧抓住这三张牌,GDP增长便可稳住。但在新经济的冲击之下,传统的优势产业都面临着巨大冲击,试图以此来稳发展,根基并不牢靠。

    依据2017年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全省人均GDP还停留在3万元时代的城市仅有陕南三市与渭南,而渭南的GDP增速又在这四市中垫底,经济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白水苹果、大荔冬枣、富平柿饼、韩城花椒、华县有机蔬菜......”几乎渭南的每一个县区都有着扬名于外的农特产品,繁荣一时,但这也掩盖不了目前农业生产经济效率低的问题。

    在土地面积与从业人员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2017年渭南第一产业产值仅居全省第三,不及农业人口少于其的咸阳与西安。在过去几年间相关部门曾出台多个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的政策,但反映在产值增长上并不显著,仅居全省平均水平。广阔平原的土地红利释放困难。

     

    在近日陕西省环保厅曝光的6家涉嫌大气违法企业中有4家位于渭南,渭南两大营收过百亿的龙头企业——韩城龙门钢铁集团、华州区的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均涉及其中。

    这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渭南工业的困境,以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为代表的资源依赖性的重工业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85%,工业结构严重失衡。

    环境污染与抗击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突出,受产能过剩的影响,渭南就曾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出现工业产值下滑的现象,17年才恢复到14年水平。工业结构若不及时调整,资源枯竭之后又该靠谁吃饭?

    旅游方面存在着“场面热闹,盈利一般”的问题。若从目前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等来看,旅游发展情况可观,均实现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但游客人均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省内部分旅游强市。

    通过观察渭南旅游产业的特征不难发现,渭南旅游景点分布分散,并且以观光旅游为主,体验互动类项目占比较少。旅游经营思维的呆板浪费了这一桌“好料,产品与营销思维是破局之道。

    雏形日现的新经济

    在传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分重要。实现产业升级无疑是各地追求的目标,而在资金与科研都受约束的情况下,农业大市又该如何发展新经济?

    渭南的主政者给出了“西安研发,渭南制造”的思路。

    自2010年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在吸引项目上竞争力逐渐上升,一批优质的项目正帮助其逐渐坐实“高新”二字。

    园区内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堪称一张名片,区内明星企业——陕西聚高数次登上媒体的头条,其在骨科植入物方面的打印产品已多次应用与医学临床实践。


    聚高团队核心技术来自于西安交通大学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产业培育基地设置在渭南高新区,是典型的“西安研发,渭南制造”。

    渭南虽不具备科研优势,但有着性价比较高的土地成本与基础配套设施,又与西安距离不远,为承接制造能力向渭南的转移提供了可能。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蒲城的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这个以临空产业为特色的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航展”永久会址。已投资建设国家民机试飞基地项目和内府机场,主打“生态+航空”牌。寄希望走出一条航空试飞、制造之路。

    筑巢引凤,借鸡下蛋,不失为“穷”市新经济之路的一招巧棋。

    何以向西?

    次核心城市的定位当然是相对于核心而言的,在“核心边缘理论”中,核心意味着资源的富集,往往发展自带驱动。

    在渭南经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融入西安的发展中,向西借力将是追赶的捷径。

    与咸阳、杨凌等毗邻西安的次核心城市相比,在行政融合方面,渭南不占优势。咸阳幅员辽阔、劳动力充足,再加上西咸一体化铺垫多年,行政壁垒正在逐渐被缩小,在地方政府的接洽上更具经验与可能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除了土地之外,渭南比较优势在于哪里呢?

    一方面是交通。虽“升格”为次核心城市了,但渭南在地理位置上仍旧是陕西的东大门。

    无论是高铁还是陇海铁路线,要向西近入西安,必然要经过渭南。并且按照规划,渭南下设所有县区都将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全覆盖,这对于分担西安的物流、仓储职能有着天然的优势,凭借较低的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为打造成为交通枢纽提供优势。

     

    ▲陕西渭南市 文史公园

    另一方面是环境。在渭南城市总体规划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价值,目前定性为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近年来修建渭南的滨河公园、卤阳湖生态产业园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宜居的环境将成为一大竞争力。从华为迁出深圳,选择了环境优美、地价较低的东莞松山湖可以窥探出,高科技企业向周边优质生态区外溢的新动向。

    次核心城市依靠其较低的土地成本与后开发的优势可在生态城市上下功夫。城市的下一站,将是“宜居之战”。

    在足球竞技中,运动员最重要的是定位,能迅速在队伍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城市发展也一样,特别是在如今城市群的竞争中,单枪匹马已难以招架,需抱团才能壮大。

    在城市群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蓄力量,才有机会借势而起,甚至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央视快评: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下一篇

    韩国最低时薪明年提高10.9% 一小时约人民币49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