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君康人寿:献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 帮助大凉山教育脱贫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9 01:16

    每经记者 张喜威    

    ▲幼教点的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普通话

    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被认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

    5月27日,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部署的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下简称“行动”)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正式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康人寿”)为此行动捐赠5000万元,以助力大凉山的教育脱贫事业。

    近日,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学前普通话教育现状,以及此次“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落地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凉山州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根据记者调查了解,语言问题是凉山脱贫攻坚工作征程上的一只“拦路虎”。在凉山全州的54万名学前儿童中,有49%不会说普通话,教育落后是凉山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虽然当地先期开展的普通话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将会有效带动普通话普及教育的“升级”,惠及凉山更多学龄前儿童。

    据了解,“学前学会普通话”旨在帮助凉山幼儿在学前学会普通话,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因为不会普通话造成学习跟不上的现象,对于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半学前儿童不会普通话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境内有彝、汉、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21.3万,其中彝族人口275.7万、占52.89%。

    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教育事业发展尤为滞后。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彝族群众习惯使用彝语交流,相当一部分彝族青壮年听不懂汉语,全州54万名学前儿童中,有49%不会说普通话,教育落后是凉山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多年来,由于凉山彝区贫困群众不懂国家通用语言,造成彝区贫困群众与外界交流、沟通、融合少,外出不懂语言,务工难,就业难,脱贫难,语言问题成为凉山脱贫攻坚工作征程上的一只“拦路虎”。

    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之前,当地就已经在儿童教育扶贫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为了让当地儿童过好语言关,凉山州从2015年起,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凉山州昭觉县实地调查采访时,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的一位辅导员告诉记者,凉山州从2015年开始推进“一村一幼”建设,这些幼教点都要进行普通话教育。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就是当年建设第一批幼教点。在“一村一幼”建设之前,很多小朋友在6~7岁才上学前班,但如果上课的时候遇到讲普通话的老师,他们根本就听不懂。现在有了“一村一幼”幼教点,从学前普通话开始教起,对小朋友进入小学正常学习有很大帮助。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稳步推进

    “目前,全州已创办村级幼教点3096个,招收幼儿12.55万名,选聘幼教点辅导员7793名,入园孩子基本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会唱汉语儿歌,文明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凉山州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兆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该项工作也还面临经费不足、部分校舍不足、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师资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差等很多实际困难,也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幼’提质增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如是说。据悉,“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将重点帮助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农村0~6岁学龄前儿童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在进入小学就读前达到能听懂普通话、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因不懂普通话进入小学后上课听不懂、学习跟不上的问题。

    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君康人寿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捐赠了人民币5000万元。君康人寿董事长路长青还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语言是获取知识的桥梁’。我们希望‘学前学会普通话’这一行动,能够帮助凉山的孩子们突破语言障碍,熟练掌握普通话,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今后不再贫穷,未来更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推动“一村一幼”建设提质增效

    正如刘永富所说:“学前学会普通话,是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第一课,一定要打牢;是不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的第一步,一定要迈好;是凉山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定要办好。”

    在此前的“一村一幼”建设中,对学前儿童的普通话教育一般为两个学期(一个学年)。学习结束后,这些儿童基本上都能听懂并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一位从事了3年学前普通话教育的幼教点辅导员表示,“实际上,在第一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儿童学习普通话还是很吃力的,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但我们必须用普通话教,加上用彝语解释,慢慢习惯以后,他们也就能听得懂了,也能用简单的普通话跟我们交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走访的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乡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一共有72名学前儿童,全部都来自洒瓦洛且博村。其中,大部分儿童的年龄为5岁,最小的4岁,最大的也不过6岁。

    一个在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学习了一年的小朋友告诉记者,她的爸爸妈妈都不会讲普通话,但她知道普通话。因为“动画片、电影里都是讲的普通话”。洒瓦洛且博村幼教点的另一位辅导员对记者表示,这些孩子在家里一般都是讲母语,很少会说普通话。

    能够进入到幼教点学习普通话的孩子们相比同龄人更加幸运。在凉山,还有很多更为偏远的村落暂未实现幼教点,也有很多孩子还没有机会如洒瓦洛的儿童那样,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普通话。为了帮助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突破语言障碍,获得学习机会,国务院扶贫办选择凉山作为启动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

    教育扶贫工作还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君康人寿对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给予支持,捐赠了该行动的第一笔资金,我们欢迎并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企业加入,投身到当地的教育和扶贫工作中来。”刘永富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旅游央企攥着沈阳超1500亩土地闲置多年 明星项目连续亏损如今被抛售控股权

    下一篇

    北京银行:打造三大扶贫模式“富民直通车”精准助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