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音乐人姚谦 :现在的音乐付费机制很完善 收的到钱但好作品不多 太多作品是带有目的性的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7 15:58

    6月24日,艺术史学者、《细读文艺复兴》作者杨好特邀华语歌坛著名词作人、作家姚谦先生,在北京展开了一场主题为“文艺复兴与我们”的阅读分享会。分享会中姚谦、杨好分别从别样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对于艺术与阅读的见解,并在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聊起了对音乐、对艺术、对人生以及对当下文化领域一些现象的新体会、新感悟。

    每经记者 温梦华    每经编辑 杜蔚    

    微卷的头发,黑框眼镜,一身黑色的休闲装,这位坐在面前、时不时露出孩子般惊奇和笑容的音乐人姚谦,曾写出王菲的《我愿意》、辛晓琪的《味道》、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知道不知道》……他创作的词曾留存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6月24日,艺术史学者、《细读文艺复兴》作者杨好特邀华语歌坛著名词作人、作家姚谦先生,在北京展开了一场主题为“文艺复兴与我们”的阅读分享会。现场,有读者感叹:“这是一场大众流行音乐与西方古典艺术的精神对话,是从音乐、艺术、阅读方面对文艺复兴的三位一体解读。”

    分享会中姚谦、杨好分别从别样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对于艺术与阅读的见解,并在会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聊起了对音乐、对艺术、对人生以及对当下文化领域一些现象的新体会、新感悟。

    ▲当天的分享会中姚谦、杨好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对于艺术与阅读的见解

    姚谦:音乐真人秀我不反对,但我没办法面对设定好的脚本

    谈起“文艺复兴”,大多数人或许会觉得那正是姚谦歌词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在曾有着多种身份、多样经历的姚谦看来,却是一种享受。“艺术收藏品里有很多人的阅读心得,很多人的生命累积,这是最好的、最有价值的阅读。写歌其实和收藏是一样的。”

    大概一周多前,姚谦曾在微博上写下“几乎写不了和爱情相关的创作很久了,当旁观者也挺好”,谈及原因,姚谦笑着和每经记者聊起了近几年来心态上的变化。

    “我已经没有二十七八岁时写《我愿意》的那种感情。”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姚谦,在几次之后,终于明白“写作不是才华”。

    姚谦的切身体会和感受告诉他:“诚实的写作其实跟你的感受度、你的生理、心理、以及你面对的时代是有关的。因为你的年纪过了,所以对爱情的想象、对爱情的感受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我当然可以很矫情的复制一个类似的东西,但是那个东西自己觉得挺恶心的。后来我写不出来就不写了。”

    ▲分享会结束后,姚谦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值台湾地区流行音乐鼎盛年代,姚谦进入一家小唱片公司,负责写稿、打杂、陪歌手录音等工作。随后,台湾地区唱片业迎来黄金时代,姚谦策划制作了张清芳、江蕙、伍思凯等红极一时的歌手专辑。后来,他又发掘了萧亚轩、江美琪等新生代歌星。

    2000年,随着网络和数字音乐的兴起,唱片产业逐渐衰落,姚谦度过了“密集写歌发表的十年”,也曾过怀疑写歌的动机与意义。如今,走过那段时间的姚谦,在面对每经记者“艺术和商业冲突”的提问时,坦言“一直都是,一直都有。但后来我发现,情怀和商业是不冲突的,就像丝绸之路,最开始是为了经济和商业,但是却带来了文化的深度交流”

    十几年过去,再次谈起唱片产业的发展,姚谦总结道:“中国音乐现在的付费机制很完善,收的到钱,但就是好作品不多。”

    “其实好作品一直都有,但是音乐平台的压力和品味导致观众听到的好作品少。因为音乐平台,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一些具有高知名度、高流量、但作品不是很好的人,而不愿意选择一个低知名度、作品很好或原创性很强的创作者。”

    在他看来,这背后的原因“和电影完全一样”。“现在很多人太急于求成,大家都想着上市,让投资者投资,然后分钱走人。但是当一个文化产业都是充满这样的执行者和目的时,就很难有续经营,因为人才是需要经营的。现在太多的作品是有目的性的。很多好的作品不会得到平台的支持,因为不会带来很大的流量和收益”

    随后,在被问及对近几年来火热的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看法时,姚谦更多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的表示:“我一直不上这种节目,不是对这个类型排斥。虽然一开始是排斥,但后来接受了,因为我理解了它的必要性。”

    “我到现在都不喜欢有很多音乐人,经常上这些节目讲一些编好的剧本,就像背书一样,背久了真的会对人产生影响,我自己不想参与这样的游戏,没办法面对设定好的脚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又特别感谢这些真人秀的音乐节目,因为他们起码没有让大家忘掉还有听音乐这件事情。”

    如今,笑称进入“初老之年”的姚谦用“好奇心”三个字总结了自己当下的状态。旅行、艺术收藏、写作、监制纪录片等,一切感兴趣的他都去尝试。“我常说我现在就是爱玩。未知是一种好玩,我现在对未知充满了各种的好奇心。现在身上没有担任任何角色了,所以到了一个满足好奇心和自由的阶段。”

    杨好:知识付费是企业者经营企业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未来知识的走向

    “我觉得每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共同性。中国艺术产业也有自己的发展。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因为我的工作更多的是写作、表达,更多的是对生命和世界的好奇,所以我不停的跳来跳去,我不太希望把自己局限在某个产业上”谈起对艺术产业的理解,杨好这样解释到。

    电影、哲学、比较文学、艺术史、艺术商业……杨好不断在尝试与选择中寻找并前进着。如今的杨好,一天约见四五拨人是常态,看起来像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者。

    采访谈话中,当每经记者用“选择的勇气”来形容杨好在多个领域的尝试时,杨好笑着打断道:“我觉得替换一个词,就是不是‘勇气’,更多的是自信。是源于我对世界的认知是有自信的。”

    作为目前国内文艺复兴研究领域最年轻的专业学者,杨好对艺术的解读以及知识的认知有着自身独特的体验。杨好认为,文艺复兴的美妙之处正在于艺术家得先成为人,才能成为艺术家。成为人,不意味着一定成为被人崇拜的、神圣化的人,因为人的复杂性太强了,那些大师们可以享受人的所有状态,世俗的状态也好,神圣的状态也好,正因为这些才让人生变得有意义和有吸引力。

    当天的对话以阅读沙龙的轻松形式呈现,随后,在谈起对当下知识付费的看待时,杨好指出:“我不赞成知识付费。因为我觉得知识付费不是碎片化表达的问题,而是局限了人类思考”

    在她看来,这个时代获取知识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为什么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依旧存在,是因为面对面交流时,你是在思考的,是思考和思考的碰撞。但是你去听知识付费时,是不会有这样的碰撞的,因为知识付费告诉你的就是一遍“叙述的百度”。

    未来世界对思想会变得越来越宽容。就好比你看到一副画会有一万种反应,但是知识付费只告诉了你一种知识的可能性。“我认为,当下的知识付费是生产者、企业者经营企业的方式,但绝不是未来知识的走向。如果大家把“玩上市”的这种手段,误认为是未来知识的走向,这是非常可悲的。企业怎么玩,都没有关系,因为它是被当成一种产品,但是这和知识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事实上,在艺术领域拥有多维度视角和经历的杨好,时刻不忘用“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在被问及接下来是否会在影视文化、音乐等艺术方面的尝试时,杨好坦言“会有的,因为我不希望把自己所学的仅仅变成艺术理论,而是希望有更多延展和跨界交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创新奇智CO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联合创始人王晶:AI应用进入实体商业赋能阶段

    下一篇

    每经记者现场直击:“阜兴系”平台意隆财富人去楼空 员工被告知暂时不用来上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