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式知识付费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等出席论坛,三位大咖对知识付费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实习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爆发于2016年的知识付费进入2018年似乎隐约显出了颓势,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先是平台用户因课程费用问题发文怒怼知识付费平台千聊,再是新世相因“知识分销”而遭封杀……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知识付费打一个问号。
知识付费行业的未来前景如何?是否还有投资的价值?现有的运营模式既然遭到了诸多质疑要如何进行改善?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等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式知识付费高峰论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在的知识付费行业确实有其‘骨感’的地方”,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坦言,一方面内容提供方为了推广产品让大家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分层不够清晰立体,头部IP过于自信,使其提供的内容达不到一定的水准,普通IP不够有名,在流量获取上存在着明显短板,所以很多用户吐槽也并非毫无道理。
尽管如此,梁晓玮仍然表示,“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是千亿级别的。现在的知识付费相当于90年代的房地产,未来还有20倍的上升空间。”
他进一步阐释,看好知识付费的主要逻辑有两点:一是有对知识的需求。当今时代越来越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但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书,从而产生了个性化需求,尤其中国人口基数大,个性化需求种类更为丰富,未来大有可为。另一个是有支付能力。知识付费的主力是85后,有知识付费的意识,且具备消费能力。“所以无论从需求还是支付能力上看,知识付费行业都站在前所未有的风口上。那些现在觉得知识付费已经过热的,和90年代说房地产已经过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据艾瑞咨询《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在人才、时长、定价等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2017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能翻近五倍,”梁晓玮说,在中国能三年五倍的行业没有几个,所以知识付费是很好的行业。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表示,中国的知识付费行业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的金融泡沫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出清,知识将成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坚硬的价值。而且在新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知识消费也在升级,过去类似心灵鸡汤类的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化知识才是未来的需求方向。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版权保护的逐步加强以及互联网付费渠道的兴起,知识内容的商业闭环将越来越完善。“现在市场不缺好的渠道,但缺好的精品内容,只要内容足够好,一定有人愿意买单。”
前景虽然可期,但要落到实处,还涉及具体的运营模式问题。现行的运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遭到用户的质疑和吐槽。如是金融引入通衡浙商资本和喜马拉雅FM的联合战略投资是对知识付费行业运营模式一种新的探索,即“知识+资本+互联网”。
管清友认为,对于知识内容的供给方来说,最大的瓶颈不在于需求,而在于内容的可持续性。“过去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只有靠机构化的打法才能跟上市场对内容的需求。”
他提到,如是金融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券商研究所的机构化打法,致力于孵化和培养金融研究领域的IP矩阵,打造金融版的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最大的卖点已经不是沈腾,而是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
当然,对于知识付费行业而言,有了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还需要资本的加持和互联网分发渠道。“未来会出现更多专业的运营公司,依托喜马拉雅等平台打造知识IP的公司会很有价值,这样的公司会给这些头部的IP赋能,能够让他们找到头部的感觉,同时能培养腰部的中型IP。”梁晓玮说。
而对于IP未来发展的路径,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认为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走向纵深,即全IP链条的运营,可以跨越媒介形式,包含音频课、书、培训课、交流会、咨询服务等多种业态。二是矩阵化,整个全链条的运营,从单一赛道向周边拓展,变成IP矩阵。
“跟内容相关的行业,第一个是媒体,广播,报纸,杂志等;第二个是出版行业,CD,图书;第三个是教育;第四个是培训;第五个是咨询。”余建军说,这些行业的共性是都是通过内容提供服务,未来这些内容产业会变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是无边界的。
“我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一个新词,但它实际上是原来这些教育、培训、咨询在新时代的一个形式。所有的媒介都是载体,文化内容才是核心。”余建军说。
他认为,知识IP的运营要采用降维思维,做内容付费的策划就是用“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的方式,用超越用户期望的东西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产生非常强的获得感,从而使用户天然就有强烈的付费动力。这与梁晓玮提到的“品质化的知识IP”不谋而合。
“用户付费意愿强的都是深度的干货,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趋势的洞察,不仅是个人的知识,本质上更多的还是个人化的心得体会,对受众的启发和感受,消费者更喜欢个人化的内容。”余建军说。当然,还有浅显易懂的表达,受众的人群层次是不一样的,以前写书都是书面语,音频是书面语变成短语,这种模式的语言和内容是最适合互联网上用户收听的,有互动性,甚至可以自问自答。
梁晓玮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的人群基数足够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因此可以构成很好的IP生存的根基。“内容提供者面对的线下听众是怎样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小节的提纲,这个小节怎么样,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AI越来越智能化,基于大数据,基于用户的图谱,未来的商业,其实没有制造业,只有服务业。“每个企业服务完了以后会产生很多的数据,哪个公司在这个领域收集数据,通过数据给用户赋能,哪个公司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余建军说。
他指出,个性化分发包括了他的数据,年龄、性别、时间段,比如是早上还是晚上;年龄段,比如是孩子学英语,还是大人学英语,这些不同的数据都会被考虑到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分发。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