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张弩 余冬梅
6月1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上海电影集团、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在上海举行,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猫眼娱乐CEO郑志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副总裁应旭珺、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围绕“新时代•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进行了峰会第二场圆桌对话。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在对话上表示,人才稀缺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随即补充称,最缺的人才是优秀的影视公司掌门人,这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有关中美电影合作,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认为,中美电影合拍成功可能性比较小,没有话语权的合作是不对等的,没有对话的余地。而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副总裁应旭珺则发表了不同观点,认为中美电影合作已比以前顺畅,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中方有更大话语权;二是IP本身如果能在世界市场上卖,好莱坞也愿意帮你做。
对于电影产业需要克服的矛盾,猫眼娱乐CEO郑志昊表示,票务补贴是阶段性有效的工具,但随着产业的完善,有效性越来越弱。任仲伦认为,票补对电影在三四线城市普及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但不要让票补成为不正常的手段,认为票价最低30块钱。
以下为本场圆桌对话全文:
主持人: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个环节和层面的高质量的合作,首先问一下在坐各位,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过去一年来行业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任仲伦:好像成熟了。
马中骏:冷热交替。
杨向华:看到新的一些机会。
郑志昊:过去一年本土化成长非常显著,我们看到TOP10其中7部是国产作品,中国电影的影视人对本土化的帮助是非常显著的,对于精品化的成长,头部效应突出的同时,头部效应和票房使一些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通过口碑效应一两天之内发散到网络里面,这样的精品作品使得精品致胜成为了关键。
电影产业促进法发布了有一些时日,随着规范化、专业化,整个产业取得了一些收获。同时,我们电影人能够看到的本土的挑战,能够看到用我们本土、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些挑战,走出我们中国电影、中国影视自己的道路。
应旭珺:我觉得过去一年最大的感受是观众口味的明显提高,从而带动了整个作品的供给端的发展。高票房的同时带来高投资,由此带来电影工业化更加精细化的可能性,第二个刚才讲的,在更大的投资,更工业化精细化的同时,本土出现了更加能打动观众的作品,另外中国电影向好莱坞方向发展也是一个变化。
主持人:互联网平台在影视行业的能量越来越大了,而你们为什么能够和爱奇艺谈这么甜蜜呢?
杨向华:第一个理由我们都是光头,互联网需要内容,我们有用户,有技术的平台,有商业变现的方式。而且马总是对新的市场新变化非常敏感的人,他第一个做网剧,做网络电影,这样一个影视人,和我们的观点也是相契合的。
马中骏:从我们自己成长的道路来说,曾经是纸质时代,然后是电视时代,现在又变成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工具不一样,内容也不一样了。传播、收看的这样的内容,需要的是最能让人喜欢,最能够直达人心的内容。其实无关户在哪个时代,这个是最重要的,这时候我们正好遇到互联网,我们和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以外可能也是一样的,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还是追问马总一个问题,有甜蜜就有苦涩,您觉得如何克服矛盾,从而创造更好的内容。
马中骏:从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内容来讲,对我们从业者来说这是幸福的时代,我们中国40年经济和其它方面的进步,一下子使得人家400百年走的路,我们40年内完成了,这个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快乐是别人没有过的,同时很多的痛苦、错误也是别人没有犯过的,这个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快速的也好,痛苦的也好,我觉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于这样的一些错误,掸一掸还可以继续前行。
主持人:还是希望矛盾越来越少,好CP越来越多。您作为自身影视专家,怎么看影视公司和互联网平台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
任仲伦:稀缺和壮大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有时候在某一个点上,纠错机制很快,发现整个董事会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宁可把他的职务终止也不愿意拖到合同期结束。在全球大公司不会超过15个,它们不愿意把那么重要的决策和决策者的重要岗位,以成长性的慢慢培养的方式决定,而一定要迅速进入。美国的各大营业当中,这个人叫靠山人物,我一直觉得中国整个行业人才稀缺,这该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到这个时期,我觉得相爱相杀,很难形成大的格局,而要相互依赖,这是路和车的关系,建了路想收费想有更多的车上路,然而低级车上路会翻车,会影响流速。我的经验当中,好的东西一般来讲不会卖的很好,或是大家很欢迎,甚至很多网站争取投资购买,反过来,求爷爷告奶奶,爷爷奶奶都不会同意。
应旭珺:我觉得挺赞同任总讲的,更多是相爱的关系,比较少是相杀的关系,竞品内容,头部内容找到买家,这个市场需要的是供和需的平衡点,从长期的发展来看,高价买精品内容也是存在的,放眼看美国的市场也是一样的,用最高的价格码做出最精品的内容,最终看制片公司做出来的质量。
郑志昊:补贴是阶段性的工具,而且补贴不仅仅是票务领域的行为,实际上是很普遍的、阶段性有效的工具,随着整个线上化和产业的进一步的完善,这个工具的有效性越来越弱了。为什么2015年以后,票务作为这个电影行业的促进工具,有效性弱,使用的玩家越来越少?个别是阶段性促进有效,在局部有一些作用,但是不是整体的核心动力,所以对票补这个环节大家一定要看好。
我其实挺认同任总的观点,今天的互联网对整个行业和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经历过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移动互联网,未来有一天也有VR、AI,我们迎接新时代和科技的时候,让我们能够服务好我们的受众,能够找到我们的目标人群,这是很好的借力过程。
2015年以后观影人群主要来自于线上,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更多的非观影人群转化成观影人群,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相辅相助。猫眼希望成为影视人的贴心助手,我们做的每一个产业环节的创新,都希望帮助影视人取得更大的成功,让娱乐更简单,让好戏更精彩,让生活更美好,和在坐的创业者一起,能够有机会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的一个心态,才能和伙伴一起去探索未来。
主持人:华人文化在操盘这个项目的时候,你们怎么把控投资风险,怎么做到高质量的合拍片呢?
应旭珺:我们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华纳兄弟美国影视是最大的一家电影制片公司,我们从项目的开发、制作、营销、发行的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好莱坞最顶级的标准来做。举个例子,拍摄过程中有超支风险,有一套的成熟的体系在支撑,这个片子的本身是英语的,面向全球,它的市场容量足以支撑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们华人文化在一直在努力,坚持做的,多和现在电影工业中最强大的好莱坞学习和合作,吸收消化之后,拿到高精技术核心,再发展成自己的体系。按照最好的标准去做,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有一套严密的过程。
主持人:近几年看到很多的优秀的内容出海,这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什么启示?
马中骏:这个问题我问过老美,同时也私下和任总在交流,中美这种电影的合拍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从我们接触的反馈来说,好莱坞比较传统。他们研究大数据的人员给我一个数据,其它国家的电影,每年好的成功的电影不会超过50部,在他们国家的比例中,不管英国、德国、法国。包括韩国,肯定不会过50部,基本是被好莱坞统治。因为它的话语权太大了,这个时候我们跟他们对话,合作交流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的话是不能对等的,其实没有对话的余地,在很多合作电影的时候交流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太尊重我们。
我自己个人的感觉,合作剧的时候不太一样,我们去年到今年有一些剧,因为剧的任务是本土化,只是在自己当地。在我们交流当中认为,随着翻译软件的进步,在198个国家落地都是靠机器,所以即使是中国的内容,也是OK的,中国的内容、中国的演员、中国的创造,只要剧本OK就OK。反过来说,剧的这种合作、合拍走出去可能比电影更快,这是4月份在巴厘岛的交流的时候,好多个老美都跟我这么说。
应旭珺:我想补充一下,不仅是华人文化方面,我们以前就有东方梦工厂的经验,最近也合作了巨齿鲨,我们在向更加成熟和顺畅的道路上往前走,主要有2个原因。一个是中国市场的扩大,如果你的市场分量最够大,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你有更大的话语权。故事本身是不是足够有全球性,在这个方面美国人是非常现实的,如果这个IP能够在世界市场上卖,它愿意帮助你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人自己掌握这个IP,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则中国电影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跟美国电影人合作的时候,不管跟大的或者小的创意公司,需要有信任的建立,觉得你有能力做到,那么就会跟你合作。而一旦被认可,他们的专业程度和反应速度会远远高于国内,并且他们会非常愿意能够帮助你,因为大家都想赚钱。
任仲伦:其实我认为电影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这是必然的结果。这个过程是比较花心思的。上影走过的路,最开始是协作拍摄,然后慢慢开始有合拍了,我们2007年木乃伊3的合拍,这个合拍从我们这边角度来讲,建立在美国成熟的品牌、成熟的团队、预算管理上面。一是我们进入他们的项目以后,对我们团队的成长非常有利,尤其是预算方面。
我们认可这些价值观,我们认可这样的影片样式合作。再过10年,内容我们来策划并主导,请他们的制作力量来帮助我们完成,并预判可能的市场在哪里。我也试过好几部,发现实际上一个市场的预先定位合作,不可能通过理想化的形式出来,要想北美和中国市场同时拿下来,需要很大的磨合时间。
杨向华:记得上一场论坛,中国文化出去,靠的是影视内容。影视内容走出去,靠的一个技术通路,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是没有门槛的,或者没有壁垒的,爱奇艺主要运营是在国内,但是互联网技术没有门槛,在美国了放一些服务器,而且不仅仅是迈出去,而是把自己的应用服务推广出去,通过互联网科技是可行的。
主持人:好,马总您对电影有非常深刻的见解。
马中骏:我是觉得还要是慢慢把内容做好,前一场论坛里面几个老大也在交流这个事情,其实我觉得还是这句话,我们做内容的,把你想表达的,你喜欢的,而且你断定这些内容是用户喜欢的,把这个弄好才是核心。
主持人:那么票补成本是不是转移到您身上了呢?
任仲伦:票补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票补在向三四线普及过程当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对整个电影行业做出了很大的推动。票补就是网络平台上进行推广的一种费用,我觉得这是相对合理的,不要把票补延伸成不正常的手段,一旦延伸成不正常的手段,对整个行业伤害就会比较大。
我有一个观点,2015年提出的30元的概念,不管是在哪个平台,观众拿到的票价不要太低,维持在30块钱,你票补多了以后,观众拿到的票价的过低对行业的价值判断会遭到误解。单部影片不要超过排片的30%,一年789部影片,其实上的有300多部,而如果每个上的片都排到30%、40%,其它影片一上来就没有空间了,对一部影片一家影业来讲,排片越高越好,但是对于其它影片则还没有竞争就被挤出了。
主持人:30块钱支持中国好电影,你们愿意不愿意买。产业链上猫眼是比较特殊的公司,在过程当中猫眼怎么公平做到贯穿行业上下游呢?
郑志昊:票补问题是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同样也是监管的方向,这个问题的讨论是非常有建设性的。猫眼一直希望做一个开放性的泛娱乐服务平台。服务各个环节,这是猫眼的定位。开放一定是我们走的路。
猫眼的评分评论,都是一套机制完成的。在过去几年,我们从技术等方面进行大量投入,一直在优化这个机制,这个机制不会因为合作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希望以公平的机制服务整个行业。这个机制还有没有优化空间,我认为一定有,明天我们有一个公开的发布会其实会讲这些产品和用法,欢迎大家提意见和建议。
猫眼在成长过程中,希望让整个行业的信息公开透明。我觉得今天的电影行业取得的发展来之不易。到今天为止,我们今年的票房303亿,美国50几亿美金。目前中国的观影人数,屏幕数,都已经远远超过美国。
但这个行业的矛盾依然突出。今年上半年差不多有257部影片,大部分影片票房1千万不到。行业面临的矛盾,也是挑战,更是机会。现在提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我相信猫眼和更多的影视人一样,对我们今天的走的路,在模式上道路上有更多的自信。
主持人:行业有竞争有摩擦,整体是欣欣向荣的,从各自的维度谈一下,如何共同面对高质量这个问题?
任仲伦:这是很大的问题,我首先想把企业做好,我觉得今后的5年时间当中,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大公司发育和发展的时期,风险太大,面临的各种挑战也太大,面临这样高风险的行业困难更大一点。我们这几年大概投资增长两三百倍,我们看北京、上海工资收入,翻了9.6、9.8倍,但是我们票房没有变化,十年以后我们票价还没有变。回到刚才的问题,必须有强大的企业,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才可以保证影片的高质量发展。
马中骏:我特别同意任总的话,我们面临一个特别好的时代和机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饮食、电影等,这时候做这块的工作者是幸福的。前景也好,困难也好,它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如果你有专业性,你做的更好,这个时候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杨向华:今年是奇怪的一年,电影是有一个低谷。我想说影视产业是螺旋式前进,起起伏伏。不管是什么行业,这个行业的兴旺与繁荣,都与产业链中的环节息息相关。作为影视产业链中的一环,要清楚自己在产业链中扮演什么角色,把角色扮演好,把事情做好,最后才能获得回报。把好的作品、好的服务提供给观众,这个产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对高质量之路的看法。
郑志昊:我们面临的现状,现在的生产能力和运作能力是有差距的。文娱和精神生活的渴望诉求、需求是强大的,但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能不能支撑我们做强?能不能做成精品?我们需要做精品让好戏更精彩,
很多作品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真正点燃了观众,尤其戳中中国观众的一些燃点,或者兴趣,能引起共鸣,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今天看到很多电影影视产品的增长,在三四线城市,能满足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吗?我认为这里面还需要很多的投入。
我觉得这个产业链很多环节都是非常苦的,里面没有捷径,我们自己非常愿意做所有影视人的贴心助手,在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里面提供服务,让我们整个产业链能够更成功,若我们的行业更成功,行业的从业者才能更成功,这是我的判断。
应旭珺:第一方面从内容生产者本身来说,电影就是造梦的过程,你做有意思的,打动人心的故事,有趣的内容,优秀的内容不会被埋没,最后都会找到自己的观众,内容生产者还是要回到初心做有意思的内容。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政府起到更大的监管作用,制定好游戏规则。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里面,各司其职,各自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会有更高质量的发展。
主持人:好的,这场圆桌到此结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