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此举并未改变市场预期。分析师普遍认为,年内仍有通过降准置换MLF并新增长期流动性的操作。中信证券称,降准或将在下半年到来。
6月6日周三,央行进行4630亿元MLF操作,均为一年期,利率3.3%,与上期持平。今日有1100亿元7天期、7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另有2595亿元MLF到期。但无逆回购操作。
央行表示,此举乃是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
MLF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工具,采取质押方式发放。2014年9月创设时,其担保品仅包括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2015年5月,地方债纳入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今年6月1日,央行宣布扩大MLF担保品范围: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均榜上有名。
在此之后,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有较强预期。今年年初,央行实施了普惠性定向降准,随后又在4月18日再度宣布,自25日起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MLF。
央行今日进行MLF操作,并未改变市场预期。分析师普遍认为,年内仍有通过降准置换MLF并新增长期流动性的操作。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首席明明看到,央行本次MLF放量操作是针对半年末关键时点的流动性安排。从5月官方制造业PMI数据来看,制造业供需两旺,制造业成扩张态势。国内经济基本面的良好变现使得当前降准的急迫性有所降低,央行此次通过超额续作MLF而非降准的方式投放流动性有其合理性。
但市场对6月资金面预期并不乐观,叠加美联储或在6月加息的因素,以及近期企业信用违约事件频繁爆发反映出的实体经济融资受阻,央行选择对资金面采取呵护措施,降准或将在下半年到来。
央行本次MLF放量操作并非大规模放水漫灌,更多是年中流动性安排,现实了央行对资金面的呵护。结构性宽松特征明显,本次MLF超额续作后,下一次降准可能在下半年推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降准置换MLF的政策仍将继续,本次MLF增量操作后为下次降准置换提供了基础。但是上半年已经进行了两次降准,6月份降准的概率不大,预计下半年会有降准操作。
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蔡浩则称,央行本次MLF和公开市场收短放长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当前“货币宽、融资紧”的金融环境的一种对冲,但向市场净投放的资金量仍不足以缓解当前融资环境偏紧、信用债频繁违约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反复,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紧张局势也有所升级。国家为了扩内需、稳增长,降准或将在中短期内发生。
为了扩内需、稳增长的目的,通过降准置换MLF并新增长期流动性的操作,不仅必要,而且仍旧有可能在中短期内发生(6、7月份)。如果美联储在6月份如期加息,那么央行通过提价放量的方式进行对冲的可能很大。
中金固收分析师陈健恒、张继强也指出了降准的必要性,并预计年内仍有降准操作:
我们认为仍有必要降准置换MLF,从而一定程度缓解目前法定比例偏高,存款派生效率不高以及存款实际成本偏高的问题。但关键是时机的选择,我们认为政策层面可能倾向于把子弹留在更关键的时刻使用。
毕竟目前经济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动能并不弱,中上游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速仍保持高位,如果很快将降准置换MLF的对市场的提振红利使用完,那么后续在经济再度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政策的边际刺激效果会有所减弱。在打破刚兑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政策定力,也有助于纠正投资者的惯性预期。
因此,我们预计年内可能还会有降准置换MLF,但使用的频率未必会非常高,更可能在经济和金融压力更大的环境下使用。而MLF本身也可以投放中长期资金来稳定市场对资金面的预期,加上抵押品扩容,也可以部分缓冲信用市场压力。
中国证券报也援引多位专家认为,从流动性缺口看,降准依然有空间。短期内,流动性投放有可能向“降准+MLF+非对称加息”的“三剑客”方式转变。
(华尔街见闻 曾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