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左越 每经实习记者 聂 虹 每经编辑 肖鴻月
▲CFP图
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里,一只创业板ETF的基金份额首次突破80亿份,今年以来规模上涨27倍。不仅如此,还有多只ETF在今年份额增长超过100%,ETF规模呈现整体增长态势。
不过,在一些ETF基金份额扩大的同时,仍有一些ETF份额不断缩水,甚至清盘。相比起其他基金品种,ETF的分化显得尤为突出。但不论是借鉴海外经验还是自身产品特点,以及政策环境,ETF始终被不少基金公司寄予厚望。
这一次,ETF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两市ETF基金共有182只,总规模达4390亿元。如果仅计算非货币类ETF基金,截至5月底,已成立的共有151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新成立的ETF有14只,其中5只为MSCI概念基金。
从份额变化上看,这151只ETF基金份额共增长290亿份。具体到单月情况,ETF基金份额的变化呈现出“脉冲”式增长的特点。1月,全市场非货币类ETF基金份额减少13.33亿份;但从2月起,始终保持增长势头——2~5月,ETF基金份额单月增长分别为70.8亿份、56.38亿份、121.5亿份、44.05亿份;2月、4月的份额增长尤为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如果剔除当月新成立的基金,份额变化情况或许更有代表性。今年1~5月,ETF基金份额单月变化分别为-16.3亿份、63.3亿份、29.9亿份、51.5亿份、26.6亿份。
具体到单只基金上,华安创业板50、易方达创业板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靠前,分别为78.08亿份、44.12亿份。今年以来,份额增长在10亿份以上的ETF还有,易方达恒生H股ETF、博时黄金ETF、华夏恒生ETF和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等。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基金份额增长超过100%的ETF共有10只。其中,有两只ETF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份额增长超过10倍。截至5月31日,Wind数据显示,博时黄金ETF基金份额年内增长近16.68倍,最新基金份额达到33.16亿份。
天弘基金产品部总经理李骏表示,黄金ETF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避险情绪提升。
有券商分析师也认为,除今年以来的局势让不少投资者回归到黄金避险外,黄金因为同股票、债券的相关性低,在投资组合中加入黄金,可以大概率分散组合风险,提高组合的夏普比率表现,因此很多机构也会在大类配置中使用黄金ETF产品。
对于创业板ETF,李骏也提到,“创业板50是创业板中的价值股,‘成长+价值’的典范。成长股低迷了2年多,相对自身历史估值处于低位,反转可能性大。此外,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独角兽回归,这也是一个刺激创业板的因素。”
上述券商分析师则认为,创业板ETF和创业板50ETF的份额上涨受益于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数走势较沪深300、上证180等有更好的表现。
虽说ETF规模整体增长,但今年以来还有不少ETF则出现了份额缩水的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基金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ETF有8只;与此同时,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ETF有19只。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许之彦认为,ETF份额增长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影响:1、跟踪标的指数。目前,国内股票型ETF中,宽基ETF的规模较大,行业ETF的规模普遍较小。跟踪标的指数的表现,也会影响ETF在当前行情下的规模。2、流动性。ETF是场内可交易品种,流动性是评价ETF产品的重要指标,规模大的ETF通常流动性优异。3、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同一标的指数可能会有多个产品,投资者通常会首选市场知名度高的旗舰产品。4、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ETF的跟踪管理和运营需要非常专业的团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跟踪误差和业绩,进而影响产品规模。
上述券商分析师也认同ETF规模与其跟踪指数表现有关。此外,她还认为发行时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时间越早规模越大。
“除了投资层面的原因,决定规模很重要的因素还有销售。各家创业板的规模增长不一,销售的布局和实力可能会是很大的因素。”李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
一位业内人士也坦言,基金营销渠道的优势和创新,也是一些ETF基金今年规模猛增的重要原因。在可选标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具备渠道推广优势、营销创新、申购简单等特点的ETF突出,吸引了不少个人投资者。
那么,不受资金青睐的产品又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许之彦表示,国内ETF市场发展尚在初级阶段,市场对ETF的理解和认识有一定偏差等因素,都使得ETF整体规模不大。此外,产品的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有些产品发行后由于长期流动性不佳、跟踪误差较大,不受投资者关注,渐渐变成小微基金,从而不得不清盘。
李骏也提到,ETF本身就是强者恒强的产品,规模大的产品,流动性好,自然容易吸引更多资金。
目前,使用ETF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资金、基金专户、券商自营、私募基金、信托基金、其他专业机构、一般机构等。李骏表示,相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大部分机构持有ETF主要进行资产配置,不以博取短期收益为目的,更多以价值投资为主。机构投资者选择ETF更偏好规模大、流动性好、跟踪误差小的产品;在标的的类型上,宽基为主,行业和主题根据市场环境和机构的投资决策来定。
除上述提及的机构外,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联接ETF基金和FOF也常使用ETF,“FOF喜欢黄金ETF和QDIIETF;其他金融机构偏好行业ETF。”
回过头看,国内ETF其实仍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但无论是从国外的发展经验,还是从MSCI、FOF、养老金发展等角度,多位受访者都表达了对ETF的乐观态度。
在近期金融大环境下,该券商分析师还认为,MSCI指数及相关行业ETF近期会有极大发展;同时,黄金ETF、债券ETF也有发展潜力。
许之彦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目前国内ETF规模只有不到5000亿人民币,而全球已经高达4.5万亿美元。相比而言,市场认同度还不够高,机构投资者参与深度远远不够。从美国ETF成功的发展经验来看,在市场扩容、监管重拳出击、资管产品打破刚兑等因素作用下,A股市场已经基本具备ETF大发展的前提。
李骏表示,ETF在未来一定会发展非常迅速。资管新规落地,进入净值化时代,长期配置成为趋势;另外,公募的政策支持长期配置资金入市,比如FOF、养老目标基金以及税优试点落地等;再者,销售方式也发生变化,智能投顾、买方投顾兴起等,都给被动工具型产品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本面”。而ETF投资方式多样,能够满足大家多样的投资需求。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