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没追星的时候,总觉得追星辛苦,又虚无缥缈,那时追星的朋友对我说:“你们都劝我不要追星,都觉得得我好辛苦。可我并不觉得辛苦啊,我是真的很快乐。我的偶像需要我们粉丝,我能感觉到他在意我们。”没追星之前,我无法理解她的想法,觉得奇怪。但追星之后,我真的是彻底懂了。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杜蔚
我,二十多岁(详细年龄隐去),女,几个月前,我还是个对追星不屑一顾的人。而现在,向周围人安利《创造101》小姐姐已经成为了日常。不要说别人觉得难以置信,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这实在过于“梦幻”了。
二十多岁的年纪,第一次开始追星,一切都太新鲜了。《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里塑造出来的女孩、男孩们,又跟高高在上的影后、歌星如此不同。
陪伴他们成长的是我,为他们花钱的也是我。我选择我的偶像,我“养活”我的偶像。你们觉得我“疯狂”,我笑你们看不清。
“那种感觉就像老房子着了火,一发不可收拾”
接触到《创造101》的时候,我的日子过得不顺。我也劝自己“佛系”点,既然争取不到,就一切随缘。“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舒服啊。”我也用这种带着灰色幽默的丧文化试图化解自己的郁闷。
随手点开《创造101》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但看到《创造101》里的女孩子们毫不掩饰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为了站在舞台中央拼了的样子。我真的觉得有被燃到。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就肯定什么也不会有,不管为了真正喜欢的人还是喜欢的事情,豁出去一次,哪怕失败哪怕受伤,也是超级过瘾的,千万不要假装自己不在乎,那多不值啊。
越努力越幸运,越努力就越值得被爱。我看着节目里通宵达旦排练的她,那种感觉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习生的命只有一条,数年苦功可能都换不来出道的机会。毕竟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强捧遭天谴。
我喜欢的小姐姐以前在韩国出道过,但关注度不高,她一直没“出圈”,成为粉丝圈以外同样被备受大众知晓的偶像。这一次,我要想为她做更多,我想用我的投票让她实现“逆风翻盘”,成为最闪耀的C位。
我不仅自己买了会员投票,我还参加了粉丝群里的集资应援活动。比如基础的腾讯视频会员一次可以给一个选手加121个赞,但如果单次购买18个月的会员买10张会员费用可以打9折,这时候集体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我们把钱募集在一起,同样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会员卡、集到更多的赞。
其实我们都听说,女团、男团选手最终出道与否,除了粉丝投票外,一定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公司的拉票、包装、炒作等,但好像这些都并不妨碍我们粉丝为他们打call的心。
不过不得不说,粉丝群里的初中生、高中生比我热情多了。进了粉丝群之后,她们就要求各个地方投票截图发过去验证,否则就会被踢出去;后期投票的时候,群里的小朋友们也在号召熬夜刷票,不投票还要被教育。后来我很难跟上小朋友们的热情,只能选择退群。
其实我挺能理解小朋友们的热情。她们这个年龄没其他精神寄托,生活也比较单纯。但像我这样的二十多岁“高龄粉丝”,生活中需要顾虑的事情太多了,就没有那么狂热了。我退粉丝群之后,发现做应援不太方便,所以又重新选了个约束力度小、透明度高的粉丝群,方便我继续为偶像花钱应援。
“你们可以一年花4万块买包,我为什么不能用来养idol”
我这种花钱应援的行为,周围人里有知道的都表示了不理解。喜欢就喜欢,干嘛非得要花钱?想想我初高中的时候,也没有“为偶像应援”这样的概念,我买过F4的海报、买过周杰伦的磁带,最多就是为李宇春参加超女时拉票、投票?但一旦她出道了,我也再没做过帮她集资刷数据的事情了。而我喜欢《偶练》小哥哥的朋友告诉我,即便是她喜欢的选手已经出道了,她仍要去粉丝应援平台上去花钱帮小哥哥“打榜”。
▲图据Ohwhat官网
▲图据Ohwhat官网
看来我的“小姐姐”参加完这个需要花钱投票的节目以后,为她花钱“打榜”仍然会成为我消费的一部分。
“你们可以一年花4万块买包,我为什么不能用来养idol?。”贫穷如我当然说不出这样的话,这话是我认识的一个姐姐说的。她追的不是国内的偶像,是韩国那边的一个男团。
这位姐姐是个非常资深的追星族。不同于“虹桥一姐”,她本身就有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在其他人追国内偶像坐火车、高铁的时候,这位姐姐经常每个月或每两个月打飞的去韩国看偶像、为偶像应援集资做广告牌、通宵单曲循环偶像的新歌帮他冲数据量,花在偶像身上的钱超过了四五万。
之前我没追星的时候,总觉得她追星辛苦,又虚无缥缈,那时她对我说:“你们都劝我不要追星,都觉得得我好辛苦。可我并不觉得辛苦啊,我是真的很快乐。我的偶像需要我们粉丝,我能感觉到他在意我们。”没追星之前,我无法理解她的想法,觉得奇怪。但追星之后,我真的是彻底懂了。
其实我也知道,我喜欢的人未必完美。所谓“人设”,大概也真的是经纪公司+大众传媒+粉丝构想几方集体编织形成的吧。但我始终感觉,我的力量可以推动她的梦想成为现实,我的喜爱不再是单方向的,而是有回馈、有结果的。每次看到在我的帮助下她获得了成功,我获得的成就感仿佛可以点亮平凡的生活。
“追星到最后,好聚好散也挺难”
对于追星到最后会发生什么,其实我也想过,也看到了太多粉丝和偶像不欢而散的案例。毕竟“追星到最后,好聚好散也挺难”。
就拿应援文化来说,粉丝经济、应援文化这一套本来就是从日韩搬过来的,在中国还只是刚刚开始。我甚至听说过,有的职业粉丝把应援当成一种赚钱方式,他们在粉丝站里迅速确立自己“站长”的地位,一次可集资十多万元,几次集资后站长卷钱跑了,站子也倒了。
其实在早期偶像还没有成名的时候,什么都需要粉丝的支持,尤其是金钱的支持。没有粉丝供养,偶像的发展很有可能在早期就中断了。但粉丝的爱不是没有条件的。
我听说日本的养成系女团,宅男粉给一位女选手她凑了300万,让她上总决赛,结果她在总决赛时宣布退团,所有人感觉像被出轨。我的那位粉丝前辈姐姐说她特别能理解那种“像被出轨一样的心情”。她说:“我也不希望我的男团偶像谈恋爱。既然是偶像,那就要守偶像的职业道德。你就不要做idol,idol这个职业就是贩卖梦想的。”
其实在日本、韩国,偶像、演员、歌手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晰的。如果你演技牛到章子怡的地步,那你谈恋爱、结婚没问题,你照样是受业界崇敬的演员。但你是偶像,你需要依赖粉丝获得成就。韩庚之前在访谈节目里的说法就惹恼了很多粉丝,你不能一边拿着粉丝、流量给你带来的巨大名利,一边又唾弃粉丝对自己有限制!所以鹿晗单方面宣布恋情的时候,他的大粉丝站倒了好几个。我觉得这就是粉丝经济在国内还没有完全成熟,被迅速催红的偶像,可能也还没想清楚。
再糟糕一点的情形中,粉丝直接与明星两方互相不信任。前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陈学冬后援会解散,有粉丝出面介绍起因是陈学冬团队认为粉丝不努力、机场等数据不好看、微博超话排名太差,所以决定要解散原有的后援会。粉丝辛苦安利数年、用爱发电,最终得到的结局是和爱豆互相diss,真的很让粉丝心寒。
我听说今年是中国偶像产业的元年,我只希望这个产业里的每个环节——平台、经纪公司、练习生、偶像、粉丝后援团、粉丝、媒体,都能步入良性循环。不要被“浮云”遮了“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被粉丝pick的男团、女团们都不要只顾着赚钱、放松自己的唱跳业务精进。修炼业务,更要修炼人品。“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这个行业的真理。过于膨胀,当心被反噬。(实习生张玉路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