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多家国产手机企业都表示要跟进3D人脸识别,这是未来大趋势。面部取代指纹,带来的体验升级是明显的。多家券商研报也表示,随着iPhoneX手机对3D人脸识别技术的引领,安卓厂商的跟进,3D成像值得期待。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编辑 宋思艰
5月31日,小米集团在深圳发布了多款年度旗舰产品,包括基于3D结构光技术,首款搭载“Face ID”身份识别的安卓手机小米8探索版。同一天,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商汤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6.2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超过45亿美元。
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将人脸识别作为新产品的卖点,另一方面,相关图像识别的公司也迎来自己的最好时刻,均表现出市场对于人脸识别等相关技术的看重。记者注意到,工大高新、东方网力、北部湾旅、佳都科技、神思电子、汉王科技等上市公司都在加速人脸识别的商业化落地。
人脸识别技术受到诸多追捧,不过在iPhone X推出3D人脸识别半年之后,迟迟未见其他手机企业开始模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关组件技术问题目前阶段解决得差不多了,量产推进在进行,但短期内规模供应尚有限制,成熟度有限,消费者还需再等等。
递交港交所招股书之后,5月31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一口气发布了7款产品,从主业手机到电视、VR、手环等IOT产品,以及最新的MIUI操作系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小米此次发布的小米8标准版、小米8探索版均搭载了人脸识别功能,在手机上,前者使用技术为红外人脸识别,后者为此前仅在苹果iPhone X才搭载的3D结构光识别。
雷军在现场介绍,小米8探索版“Face ID”功能基于3D结构光技术,在2D红外人像基础上,增加脸部毫米级3D深度数据。相比传统指纹识别,3D结构光技术误识率仅为百万分之一,更加安全。雷军在现场还展示了这款手机的米萌功能,通过捕捉、分析面部肌肉运动,用户可以制作并分享属于自己的3D动画表情包,这一功能类似于半年之前的苹果iPhone X手机的动画表情。
去年9月份,iPhone X率先引入了“刘海屏幕”,以此来拓展智能手机显示占比,同时,iPhone X的3D面部识别也属于业界首次。从今年初开始,包括华为、OPPO、VIVO在内的各大手机厂商都加入到了“刘海屏幕”大军,但iPhone X的3D人脸识别技术始终未有其他手机厂商来跟进。在此次发布会环节,从拍照、到GPS功能等等,雷军均将小米8拿来和iPhone X对比。
目前阶段,在人脸识别上,大多手机企业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2D人脸识别,华为前阶段发布的P20系列手机即使用了该项技术。此前的5月10日,OPPO宣布成功实现了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5G视频通话演示,通过集成3D结构光相机采集三维人像信息,在终端进行三维人像画面还原。OPPO表示,商用终端上搭载这一技术至多半年之内。
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多家国产手机企业都表示要跟进3D人脸识别,这是未来大趋势。面部取代指纹,带来的体验升级是明显的。多家券商研报也表示,随着iPhoneX手机对3D人脸识别技术的引领,安卓厂商的跟进,3D成像值得期待。
根据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发布的创新成像技术和市场研究报告——《3D成像和传感-2017版》,预计未来五年3D成像和传感器件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7%,2022年将达到90亿美元。
分析师告诉记者,此次小米的3D结构光手机以探索版形式推出,并非作为主力销售机的形式出现,这说明前期出货量受到限制。其同时表示,技术成熟度和零部件成本成为安卓手机晚于苹果推出3D人脸识别手机的主要原因。此前上游产业链多个技术难度突破缓慢,直接阻碍了手机企业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2017年,前置结构光3D摄像头硬件成本在15美元左右,随着3D摄像头的普及,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预计到2020年硬件成本或变为8美元左右。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随着苹果、安卓手机大规模应用3D识别技术,相应器件的成本有望受益于规模效应,进入合理价格区间。
记者注意到,在3D人脸识别整体技术方案方面,苹果自收购结构光先驱Primesense之后,便不再对外输出技术。这也使得目前全球范围内掌握结构光核心技术的公司并不多,特别是在核心算法、芯片层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大部分支持2D人脸识别的手机,往往同时也保留了指纹识别模块,来加强安全性。此外,2D人脸识别认证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中也尚未用于移动支付。在3D人脸识别未到来之前,2D人脸识别处于无法“挑大梁”的状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