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显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煤炭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方式的通知》,提出社会公众如发现“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推动煤炭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三种扰乱煤炭市场行为,可及时反映,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前正处于传统煤炭需求淡季,煤炭价格却迎来上涨。
5月2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CCTD秦皇岛动力煤价格指数保持上涨态势。其中,“CCTD 5500综合”报收于587元/吨,比5月11日发布的价格上涨了2元/吨;“CCTD 5000综合”和“CCTD 5000现货”分别报收于540元/吨和572元/吨,分别比5月11日发布的价格上涨了11元/吨和41元/吨。对于近期煤炭价格上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稳定煤炭市场、促进市场煤价回归合理区间,近期还将采取增产量、增产能、增运力等九项措施。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煤炭市场秩序,相关部门频频出手。5月22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显示,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煤炭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方式的通知》,提出社会公众如发现“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推动煤炭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等三种扰乱煤炭市场行为,可及时反映,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对于近期煤价上涨的原因,易煤研究院研究员张飞龙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供需结构比较紧张。供应方面,近期国内产量比较平稳,而进口煤受到一定限制。但需求有点超预期,工业向好致火电发电量增长很快。
进入5月,近期受暖气团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5℃,居民用电需求的快速回升带动沿海电厂日耗震荡走高。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沿海6大电厂日耗5月均值为67.3吨/天,该值与去年7月底8月初的水平相当,远高于去年同期和近5年的同期均值,即当前的沿海用煤已经进入了旺季水平。
张飞龙指出,这与今年5月水电替代效应弱也有关。往年5月,水电已明显发力,但目前仍然偏弱。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在5月,水电是发电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17年的贡献份额为79%。按照我国来水的惯例,水是单枯双丰,所以今年存在水电偏强的预期。但截至5月18日,三峡入库水流量仅与去年相当。水电表现较弱,5月发电量边际增量料将向火电转移。
不过,张飞龙认为,5月下旬梅雨季可能到来,水电的替代性将得到提高,且气温下降也会遏制煤炭价格快速上涨。此外,他还强调,若政策措施执行力度强,煤价有望在6月中旬前回落,下旬进入真正的旺季后,会有一波上涨。“回调幅度有多大,具体还得看政策执行力度。”
对于近期煤炭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近日,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表示,当前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平稳,供给和运力均有保障,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没有市场基础。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市场煤价回归并稳定在合理区间。
其中,在供应方面,上述负责人在增产量与增产能方面均有表述。包括协调重点产煤地区和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产能利用率,努力增加产量,特别是晋陕等地区要力争实现每日增产30万吨以上。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质产能加快释放,有序增加1亿吨优质产能。
运力方面,上述负责人指出,铁路将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优化运力调度,增加运力有效供给。铁路运力将向煤炭中长期合同、应急保供用煤和绿色区间煤价资源倾斜。支持港口资源向合理区间煤价资源倾斜。
中宇资讯分析师王秋力表示,在国家大力去产能的背景下,新增产能多集中在西北地区,且有部分已经投产,同时增加铁路运输能力,解决窝煤现象才是缓解煤炭供应紧张的主要手段。
张飞龙表示,许多贸易商,以及持有一定煤炭量的头寸,看涨6、7月旺季预期的情况下,在港口捂盘惜售。在此情况下,触发库存环节的缓冲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举措。
上述负责人要求,进一步增加煤炭库存的调节弹性,在生产、消费和中转环节确定1亿吨左右的煤炭可调节库存,近期对铁路直接供煤的发电企业,适度降低存煤可用天数,以平衡电煤市场供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煤炭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方式的通知》,也明确要求,若发现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在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煤炭、囤而不售的扰乱市场行为,社会各界可进行举报。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此外,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开展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核查,加强政策引导和信用约束,进一步提高中长期合同比重和履约率。
王秋力也表示,响应发改委的要求,大矿加大长协兑现率,先进产能将得到有效释放,供应端宽松运行下,煤价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
张飞龙指出,在发改委一系列举措下,对未来煤炭价格还是偏谨慎,若煤炭价格再涨,政策力度或越来越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