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原定于今年6月2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精密结构件产业化扩产项目被延迟到2019年6月2日;而原定于2017年12月2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被延迟到2018年12月2日。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杨军
因为具有液态金属概念,所以宜安科技(300328,SZ)曾给投资者以无穷想象。
近日,宜安科技发布公告称,由于执行过程中遇到多方面因素,公司延迟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精密结构件产业化扩产项目和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建成时间。
由于苹果公司的青睐,液态金属近年来成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新材料之一。此前有预估称全球非晶市场总量为上千亿美元规模。即便是后来“蓝宝石屏幕+液态金属边框”的设计方案被苹果弃用,国内一些企业仍然非常看重液态金属,并投入重金研发,其中就包括上市公司宜安科技。也基于此,外界将宜安科技看做下一个独角兽企业。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宜安科技在液态金属方面的营收占比很小。
外界之所以将宜安科技看作是下一个独角兽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目前已具备液态金属手机中框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一个手机中框为例,目前一个液态金属手机外框价格大约为120元至150元,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14.62亿台,假如有20%的手机改用液态金属中框,此方面的市场就有超过350亿元,而预估数据称全球非晶市场总量为上千亿美元规模。
面对如此大的蓝海市场,宜安科技近年来也开始募集资金投资液态金属领域。2017年10月20日,证监会核发《关于核准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新股,截至2018年2月23日,宜安科技募集资金净额为4.20亿元已经到账。
不过,宜安科技近日发布公告称,原定于今年6月2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精密结构件产业化扩产项目被延迟到2019年6月2日;而原定于2017年12月2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被延迟到2018年12月2日。
对此,宜安科技解释称,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前期虽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在计划时间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进度、实际建设情况及市场发展前景,经过审慎研究,公司决定对这两个项目延期。
对此,一些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出疑问,而宜安科技则回应称,目前只有宜安科技可以做液态金属手机边框,但是稍微好点的手机品牌不可能找单一供应商,需要货比三家,而且目前他们的规模还太小,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市场体量。“所以我们现在正积极推动其他企业一起来开发液态金属产品,因为我们规模有限,所以希望把它做成一个板块、一个产业链,有二三十家公司一起来推动它的发展,从原材料、机器设备、加工以及运用,如果只靠宜安科技会走得很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液态金属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分别是性能、工艺和成本。从结构材料方面看,液态金属的强度是铝、镁合金的10倍以上,不锈钢、钛合金的2倍以上;而硬度是铝、镁合金的10倍以上,不锈钢、钛合金的1.5倍以上,可以说是当前最硬的轻合金。从功能材料角度看,液态金属在散热性、电磁屏蔽性方面均在轻合金中出类拔萃,而且在加热条件下不易变形、不易导热。此外,由于液态金属在工艺上接近“净成形”,所需要的后期加工较少,可以有效降低过多的后加工成本。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液态金属近年来颇受3C产品厂商的青睐。早在2009年,Swatch、Omega等高端手表品牌便在手表内的数字和刻度上采用了液态金属材质;另外,包括iPhone、OPPO、华为等品牌的部分智能手机的SIM取卡针、卡槽以及转轴方面也应用了液态金属。
不过,安信证券在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液态金属在应用推广方面需要克服以下几个问题,即技术瓶颈、产能瓶颈和厂商垄断。首先,液态金属的技术壁垒很高,主要体现在材料成分、设备制造和工艺控制三方面,尤其是“大块成型”难题成为制约其大面积应用的瓶颈。目前,以锆基为主的液态金属在3C领域应用较为流行,但仍面临密度较大、重量略重的问题,如何能找到更轻薄的非晶成分是一大课题;第二,设备制造方面,由于液态金属需要在真空环境中完成快速冷却,以防止材料的氧化和结晶,所以如何在现有的压铸、注塑等工艺中完成以上过程,对设备本身提出了很高要求,相应的设备造价也很高昂。此外,工艺控制方面,液态金属完成“大块成型”的难度极高,良率较低。最后,目前涉足液态金属的厂商凤毛麟角,产能难以快速扩张。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具备液态金属制备的厂商很少,包括美国的LQMT、国内的宜安科技、比亚迪以及俄罗斯部分企业。其中,LQMT作为液态金属领域的领头羊,曾备受苹果公司的青睐。
2010年8月,苹果与LQMT签订了用于电子类产品的独家技术授权合同——苹果通过一次性支付2000万美元,获得LQMT授予的在消费电子领域一次付清、免版权税、永久不可撤销的专利技术独家授权,并拥有对外授权的权限。在该协议框架下,苹果获得LQMT的授权并不需要支付费用。并且,由于苹果对专利技术的卡位,任何消费电子使用液态金属相关技术,都要获得苹果的授权。
可惜的是,曾红极一时的“蓝宝石屏幕+液态金属边框”设计方案随后被苹果弃用,而苹果与LQMT签署的授权合同也已于2016年2月到期。
不过,宜安科技当时的实际控制人李扬德却更为看重LQMT与苹果的关系,于2016年3月通过其控制的液态金属有限公司与LQMT签署股权认购协议,双方同意液态金属有限公司入股LQMT 18%的股权,同年11月,液态金属有限公司对LQMT增资至46%左右,李扬德出任LQMT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液态金属有限公司并购LQMT股权共花费超过6340万美元(约4.1亿元人民币),收购市值较当时LQMT在OTCBB市场公允市值溢价2.5倍。
宜安科技表示,通过液态金属有限公司入股LQMT后,将整合全球两家最顶尖的非晶企业相关资源和知识产权优势,进一步强化非晶金属生产技术,加速非晶金属的商业应用。在市场和科研方面,LQMT与苹果公司已共建科研团队,以前仅局限于材料方面研发,与宜安科技合作后,会提供大量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将来三方共同研发新产品的应用。
与此同时,李扬德及液态金属有限公司还承诺,在LQMT实现扭亏为盈,且业务经营和盈利能力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消除,能够产生可持续性效益等相关要求后,将液态金属有限公司所持有的LQMT股份全部转让给宜安科技。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LQMT是一家始终没有赚过钱的公司。LQMT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2017年,LQMT分别实现总收入65万美元、102.6万美元、60.3万美元、12.5万美元、48万美元以及32.1万美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402.5万美元、-1420.6万美元、-654.6万美元、-730.9万美元、-1874.4万美元以及-868.7万美元。
在商业化中陷入困境的LQMT不仅无法将股权转让给宜安科技,随着5G通信、全面屏以及无线充电等技术发展,手机外观去金属化的进程已经开始,取而代之的方案为双玻璃/陶瓷+金属中框设计。去年9月,苹果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十周年特别版iPhone X以及iPhone 8系列智能手机,上述三款产品均均采用了双面玻璃+金属中框的外观材料搭配。其中,iPhone X的中框金属为不锈钢;iPhone 8系列则是铝材质。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每次使用的新工艺将成为手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基于此,国内众多手机厂商目前也未采用液态金属边框的设计。出货量排名国内前三的一家智能手机品牌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计划使用液态金属机壳。”
而一加手机CEO刘作虎则透露了更多细节,“之前曾考虑过,但实际操作中,液态金属加工难度比较大,很费刀具,导致成本比较高,这项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未来会持续关注。”此外,魅族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受限于良率和成本,暂时不会考虑使用液态金属机壳。
通过进一步查阅财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宜安科技来源于液态金属的收入并不高。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2017年,公司液态金属营收分别实现3521.67万元、3130.85万元以及5383.57万元,对应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34%、5.56%以及6.64%。这些液态金属营收大都来源于锁扣、卡托、转轴、USB装饰件、指纹模组支架、摄像头外观件等,备受外界期待的液态金属手机中框仍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基于此,不少投资者在宜安科技的互动平台上就液态金属落地情况进行问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联系了宜安科技董秘办,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在推动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但客户也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而且公司的生产经营规划和市场开拓的计划不方便透露。
记者还注意到,近日,宜安科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宜安实业将持有的4500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9.78%)转让给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株洲国投),转让总价为4.36亿元。同时,宜安实业拟将其所持有公司3375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7.33%)所涉及的表决权、提案权等相应股东权利委托给株洲国投行使。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完成后,株洲国投在上市公司拥有表决权的股份数量合计为1.2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7.97%,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李扬德先生变更为株洲国投的唯一股东株洲市国资委。
公开资料显示,株洲国投集团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为株洲市属国有投资类企业集团。那么,公司实控人变更后,液态金属、新能源汽车产品、生物可降解医用镁合金等方面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否会改变?变更实控人是出于什么目的?
对此,上述相关工作人员称,株洲国投目前已经投资了包括机械制造、金属冶炼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其中部分企业与宜安科技业务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互补性,有利于公司与株洲国投集团及其下属投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此外,公司的管理仍然由原来的实控人李扬德负责,公司经营方面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