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汶川十年:一年未了情 一世永结缘

    2018-05-12 23:16

    从成都机场出来,沿着都汶高速一路北上,在郁郁葱葱的山谷和一个接一个几乎首尾相连的隧道中轮番穿梭,两小时后,一座整洁的小城跃然眼前。

    夜幕早已降临。民族风情浓厚的小楼旁,有人在兜售熟透了的甜樱桃;身着藏羌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在锅庄广场携手起舞,舞毕趁着余兴,一群人围着广场中央共饮青稞咂酒……一切都那么平静祥和,只有随处可见的"涌泉之恩,滴水相报"及锅庄广场上的"汶川人民欢迎广东亲人回家"的大幅标语,揭示着这个小县城不一样的深重历史。

    "一年未了情,一世永结缘"--这是2009年,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时,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1500多名来自汶川桑坪中学的师生的亲切寄语。

    这里是汶川。如今,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尤其是桑坪中学异地复课的师生而言,那场伤痛和蝶变,那段与广东,与碧桂园的情缘,已经整整延续了十年。

    (插图:汶川街景)

    (插图:汶川锅庄广场标语)

    (一)地震了,快去操场!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

    这个时间,已经定格在所有亲历者的心里。

    "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我们在走廊嬉戏,突然周围摇晃得很厉害,最初还以为是同学在打闹。"当时年仅12岁的羌族女孩朱瑶瑶在汶川县桑坪中学念初一,年龄太小,当时就懵了,"突然就听到有老师在喊'地震了,快去操场'!"

    这声"地震了,快去操场",出自于时任桑坪中学的校长陈俊良之口。他的独生儿子在汶川的另一所学校--汶川中学就读。地震发生的一刹那,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但我马上意识到,他在学校,也会有老师管,我的职责是管好自己的学生。"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朱瑶瑶和同学一起逃到操场。地晃得越来越厉害,随之而来的是山崩地裂和整栋整栋房屋的倒塌,所有人都蹲在地上不敢挪动。没过多久,震碎的尘土弥漫了整个天空,天开始黑了起来,"就像世界末日一般可怕"。恐惧随之降临,很多孩子都哭了起来。

    一直过了很久,灰尘逐渐散去,天空才慢慢亮起来。所有的通讯设备都无法使用,联系不上自己的家人。余震小一些之后,桑坪中学全体师生转移到汶川县城旁边的一片山坡上避难。

    相比之下,桑坪中学的师生们无疑是幸运的--1500多名师生全部幸存。但校舍已成废墟,学生只能回家等待,上学,瞬间变成了奢望。

    (二)主动请缨 碧桂园接过异地复课大旗

    2008年5月底,在距离汶川两千多公里之外的顺德北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车里的收音机听到一条信息:"……灾区情况特殊,有些学校为了补回耽误的课程,还在想办法复课。由于地处山区,次生灾害不断发生,学生在本地复课困难,全县有1.4万多名学生急需转移……"

    杨国强立即致电一位远在北京的记者,表达自己想要用碧桂园旗下学校的校舍,接收失去校园的师生复课,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小时。

    在此之前,碧桂园集团针对汶川大地震的爱心之举已经展开--以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女儿杨惠妍名义捐款壹仟万元成立"汶川地震受灾儿童援助基金",将灾区所需各类物资,派送到各灾民安置点。

    6月1日,杨国强直接致函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希望能够由自己捐资,接收1500名到2000名师生到广东异地复课。

    次日,汪洋批示:"善举!充分显示了我省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至此,灾后人数最多的一次异地复课,也是我国历史上首例初中整建制跨省异地复课,大幕将启。

    (插图:桑坪中学的学生在碧桂园异地复课的教室里上课)

    (三)初涉异乡 温情满满

    朱瑶瑶和她的同学们是在6月的一天听说,全校师生要去广东上学的。

    "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有点复杂。那时候年纪小,毕竟刚刚地震了,大家都舍不得家里。但是,也不能一直不读书啊。"

    心有忐忑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陈俊良说,桑坪中学是当地最大的初级中学,他们希望整体复课,师生在一起不分开。为此,他去成都选了好几次学校,都因体量太大没能找到合适的,后来接触了碧桂园一拍即合,然而,去广东异地复课意味着要远离家乡。这些在青藏高原边上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老师,许多甚至没有出过省,这一去,意味着和家庭孩子长久的分离。

    一切的担忧,在进站的那一刹那,被巨大的温暖替代了。

    2008年7月1日清晨五点半,桑坪中学第一批600多位师生乘坐的火车专列抵达广州火车站。彼时,广州正是倾盆大雨,"难道广东不欢迎我们?"师生们走出站台,发现在暴雨之中,接站的一排大巴车上贴着"向英勇的汶川人民致敬",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师生等候多时,笑靥如花,秩序井然。

    (插图:碧桂园学校老师学生在车站接桑坪中学师生)

    (四)主要负责人"一年没睡过一个好觉"

    心理上的不适尚未完全消散,生活上的不适接踵而至。

    "没有坐过那么久的车,吐了一路,特别不舒服。"当时在桑坪中学读初一的学生王光强回忆说。而在之前,他从小到大离开汶川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

    对家乡的想念也挥之不去。离家的火车上,一个孩子哭了,整节车厢的孩子跟着哭起来。当时通信并不发达,刚到放下行李,孩子们就满校园地找电话,每部IP电话前,都排起了长队。

    广东的湿热气候让孩子们难以适应--"很多同学长湿疹、长痱子。"当时桑坪中学初一的学生马永翔回忆说。而女生们必须得穿上短装校服,有的女生的长发从来没干过,非得把按传统积蓄多年的长发剪了不可。

    "知道孩子们不习惯,他们来了之后,我们想尽办法安抚他们。"时任碧桂园学校校监、碧桂园集团对桑坪中学异地复学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梁炽娟表示,碧桂园为这批前来异地复课的学生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医生,学校食堂还专门请了两位川菜师傅调整伙食。

    "我负责内部管理,必须要确保复课的这一年不出问题,家长、学生、老师、社会都要满意,压力很大,几乎一整年都没睡过一个好觉。"梁炽娟说。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学校的活动几乎未曾间断过:唱歌、拔河、文艺汇演、书法美术……桑坪中学地处川西,学生大多没有到过海边。为了开拓学生的眼界,碧桂园集团将1500多名师生带到了珠海,圆了不少孩子的"大海梦";师生们还被带到了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广东科技馆,与前沿科技亲密接触。一个学期下来,先后出去了10多次。

    "那两次都非常开心,见到很多新奇的东西,真的是长了见识,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美好。"马永翔说。

    (插图:桑坪中学的孩子们参观广东科技馆)

    (五)校舍建设的"碧桂园速度"

    而学生安全更令人担忧。1500名师生,分散在三个校区,与广东的学生们在一个校园上课。不同地域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饮食文化,管理难度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三个校区集中起来。杨国强决定,在暑假期间,改造原本已准备投入招生的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作为桑坪中学在广东复课的校区。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改造。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当时规划是一所小学,仅仅设计了12个班,而桑坪中学一共有22个班级需要容纳。除了教室,厨房、餐厅、活动场所、宿舍都需要扩建。要在一个月之内完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是7月21日收到通知的,当天我就从顺德赶去了江门。"时任桑坪中学复课点办事处主任吴锦伦说,从那天开始,工作人员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加班加点,他作为总负责人,天天往返顺德和江门之间,监工、协调、沟通办学许可证……一个月下来,光是给代步车加油,就花了9000元。

    8月27日,江门五邑碧桂园学校扩建工程顺利完工。随后两天,40多辆大巴把学生从各处送到五邑碧桂园学校,9月1日,开学典礼如期举行。

    "我们为开学典礼做了很多准备,从宿舍、课桌、实验室等各类设备设施,到学生的校服、作业本、学习生活用品等,一应俱全。"梁炽娟介绍。

    桑坪中学后来整体并入汶川中学。十年后,在汶川中学教学楼的展示台中,笔者看到了当时桑坪中学异地复课的校服依然被完好保存,"碧桂园"三个字传递出沉甸甸的温暖。

    (插图:汶川中学陈列的碧桂园异地复课时的校服)

    (插图:桑坪中学江门五邑复课点08-09年度开学仪式)

    (六)汪洋亲手赠书 勉励师生坚强

    复课的一年时间飞逝而过。

    2009年5月12日,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专程到江门市五邑碧桂园学校看望汶川灾区复课的师生们。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汪洋书记动情表示:"虽然你们只在广东学习、生活了一年时间,但广东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相信你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广东。'一年未了情,一世永结缘'啊!"

    他为师生们送上了一本《面对灾难,我们选择坚强》,以此勉励师生要坚强面对地震带来的灾害。

    (七)一年未了情 一世永结缘

    "在广东复课的一年时间是一段抹不掉的经历,这是一份情,一份大爱,值得我们当时的师生永生珍惜。"陈俊良说。

    十年过去,生生不息。当年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而在碧桂园的这一年,毫不夸张地说,是很多孩子的人生转折点。

    朱瑶瑶的梦想,是当一名解放军。

    "我真的觉得我们应该感恩!"朱瑶瑶说,灾难发生之后,解放军叔叔们第一时间前来救援,后来也是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参与援建。她也想像他们一样,长大之后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社会。

    2014年,年满18周岁的朱瑶瑶正式参军入伍。2016年,朱瑶瑶转业,成为九寨沟县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2017年8月8月,一场地震再次袭来,震中正在朱瑶瑶所在的九寨沟县。

    经历过上次那场大地震的朱瑶瑶敏感地察觉到这场灾难的到来,她快速跑出房间喊其他人出门逃生,组织大家到空旷的广场上避难。随后她又第一时间前去救援受伤的游客,并和其他同事一起把伤情较重的游客转移到附近的医院。

    灾难突如其来,医院人手不足,朱瑶瑶一整晚都忙着救援。危急时刻,她展现了一名人民公仆的真正素养。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学生,党和政府以及广东人民帮助了我们。九年后地震又发生在我身边,而我自己就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我也想帮助更多的人,我想这就是一种感恩。"朱瑶瑶说。

    插图:九寨沟地震中,朱瑶瑶(右二)与同事一起参与救援

    而马永翔则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他说,在广东的一年,完全改变了他的眼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学校组织他们与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联谊,"当时看到国华纪念中学的光荣榜上有很多哥哥姐姐都很厉害,还有一些去了国外的名校,内心很受激励,就觉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

    从那时起,马永翔变得更加刻苦,"每天5点起床背书,晚上也会增加学习任务。"功夫不负苦心人,复课一年里,马永翔成绩不断进步,最初他是年级第十名,到复课快结束的初二期末考试,他考了全年级第一。

    十年后,他已经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为了纪念与碧桂园的深厚情谊,汶川中学校园里的一条路被命名为"五邑路"。而桑坪中学参与异地复课的部分老师调入水磨中学。近年来,这份粤汶两地之间的感情仍然通过教师跟岗学习、视频教室捐建、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在延续着,

    上一篇

    缅甸木姐发生武装袭击 至少19人死亡

    下一篇

    美国下一代火星车将把迷你直升机送上火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