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云南永胜蒜农:家里的蒜终于卖光了,建新房的希望又有了

    2018-05-04 22:14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历来是"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加之近年来一路高涨的蒜价,让大蒜一度成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脱贫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中,期纳镇更是永胜县的大蒜主产地之一,今年一共种植了6000多亩。

    (图:永胜大蒜)

    用期纳镇八代村蒜农姜荣菊的话说,期纳人与蒜结缘要始于她大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如今,她的大儿子已经30出头。而八代村组长李焕东则依稀记得,期纳人较早一批种下紫皮蒜的年代始于他初中毕业的1988年。彼时,60公里外的宾川县华侨农场有人坐着客车来收蒜,然后再沿着湄公河运到越南去卖。久而久之,种紫皮蒜的期纳人越来越多,30年的光景,种蒜早已成了期纳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成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图:期纳蒜农)

    每年的3月下旬是期纳人的紫皮蒜收获季,40天后,期纳人的紫皮蒜将在"五一"节前就来到景洪和河口的码头等待出发,它们的下一站将是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过了这个时间点,来自荷兰的大蒜就将会以每公斤0.6元左右的超低价格冲击这个市场。

    然而今年还没等到荷兰大蒜的冲击,国内的大蒜行情就一路走低,蒜价断崖式的暴跌,最低时一路从去年的平均5元一公斤狂跌到了6毛一公斤。"请人来收大蒜,成本也不止这个价,干脆一把火烧了算了",眼瞅着时间已经到了5月,有不少无望的紫皮蒜种植大户一度想到了用这一极端的方式来止损。

    (图:曾经严重积压的大蒜)

    姜荣菊和老伴张玉贤虽然今年只种了三亩大蒜,却也焦虑万分。去年国庆节,老两口拿出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在老宅上起房子,一家则搬到附近的菜地上用石棉瓦搭起临时住宅。在张玉贤老两口原有的规划中,并不奢望今年的紫皮蒜价格多高,如果能继续与去年7-8元/公斤的平均价格持平,他们的三亩蒜地里种出的6吨左右紫皮蒜将可以保证盖房计划如期进行,年底之前就可以建好。到时候两个长年外出打工的儿子都可以有新房住,一家人也可以在盼了一辈子的小洋楼里过年。

    (图:姜荣菊和老伴张玉贤)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眼看房屋框架已经起来了,但苦于今年的蒜价一路下跌,怎么算今年都要亏钱。贷款建房的10万估计是难以如期还清了,新房盖到一半也只能被迫中止,临时搭建的石棉瓦房也许会是近两年内张玉贤一家的住房。

    (图:一度无计可施的老两口)

    然而,随后一家企业的到来让张玉贤和期纳镇的蒜农看到了一线曙光。

    4月底,张玉贤接到村里通知,政府找了外面的大企业,收购价格会比现在高,没卖出去的大蒜先暂时留着。紧接着4月28日,苏宁易购的收蒜大车就开到镇上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现场过磅称重、现金结算,蒜农们纷纷把积压在家里的大蒜送到了苏宁易购的收购点。

    (图:苏宁易购发起的"拯救永胜大蒜"行动)

    张玉贤也以1.5元/公斤的价格将剩余的大蒜全部出手。老伴姜荣菊算了算,家里的近十吨紫皮蒜,共计卖了15000元,赚了有 5000元。"虽然比去年少赚了些,但能全部卖出去已经很知足了,如果没有苏宁易购,今年铁定会血本无归。"张玉贤说。

    (图:张玉贤兴奋的握住了苏宁易购工作人员的手)

    而放眼整个八代村,满官村委会八代村村小组长李焕东算了一下,八代村大约有150亩蒜地,按照平均每亩产蒜2吨来计算,今年八代村的紫皮蒜产量约300吨,约190吨左右的蒜已经在前期以低价流到了蒜贩子手中,剩余110吨已经在苏宁易购进入后的三天内基本售罄。

    目前,由苏宁易购线上线下双线直接售出以及间接带动售出的大蒜已经超过300吨,而助销活动仍在持续进行中。

    (图:苏宁易购全力助销永胜大蒜)

    期纳蒜农从大悲到大喜,只用了三天时间。4月28日,苏宁易购派人来到期纳农产品物流中心时,沿街随处可见蒜农排队等待卖蒜。而到5月2日再去大街上看时,卖蒜的农民已经少了很多。如今在以苏宁易购为主力的众多大型以及本地电商企业的联合推动下,大批大蒜正源源不断的输出永胜、发往全国各地。

    (图:大批永胜大蒜正发往全国各地)

    眼下在期纳,大蒜滞销难题得以解决的农民们现在正在农田里忙碌,等待播撒水稻,迎接新的希望。

    上一篇

    公益版“变形金刚”来了! 3D打印、VR体验一车全搞定

    下一篇

    夜读|你不负光阴,光阴才不会负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