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目前储气能力不到全国消费量6% 两部门发文促多主体合资合作建储气设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27 21:11

    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就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刘德顺表示,目前已有的储气能力在我们国家仅为全国消费量的不到6%。储气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天然气稳定供应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就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去年冬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暴露出天然气生产、供应、储备、销售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

    为补储气短板,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2020年,供气企业要拥有不低于其合同年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要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

    多因素制约储气能力建设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刘德顺表示,储气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天然气稳定供应乃至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刘德顺指出,目前已有的储气能力在我们国家仅为全国消费量的不到6%。

    意见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国际平均水平为12~15%;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接收站罐容占全国消费量的2.2%(占全国LNG周转量的约9%),日韩为15%左右;各地方基本不具备日均3天用气量的储气能力。

    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就颁布8号令,即《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对储气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供气企业要达到年销售量10%,地方政府要满足3天日均消费量。

    为何目前储气能力仍然落后?刘德顺坦言,相关方面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管理办法2014年发布,当时规定的一些目标的考核节点是2020年,中间有7~8年的时间,应该说还是有较长时间的政策过渡和设施建设期。

    但是,刘德顺表示,相关方面对储气能力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2014、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阶段性放缓。由于多种原因,大家对储气设施迟迟没有跟上,因此历史上的欠账比较多,客观上就增加了近几年储气设施建设的压力。

    此外,在刘德顺看来,储气设施投资大,且没有有效的投资回收途径,惩戒机制欠缺都是制约此前储气能力建设的因素。

    储气设施对天然气保供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地下储气库为例,中海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有了足够地下储气库,那么,陆上常规天然气田、页岩气田、煤层气田、致密气田、煤制天然气厂、海上气田、沿海LNG接收站等已投入巨资的天然气项目,在淡季都可以不限产、不晒太阳,正常生产,产出的天然气存入地下储气库,从根本上解决淡季“荒气”问题。

    许江风表示,只有淡季生产大量用不了的天然气储存在了地下储气库,冬季才能有足够的气源用于调峰,才能放手进行煤改气,企业和居民不用担心用气问题。

    PPP助力储气设施建设运营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表示,今年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以及北方地区煤改气还会深入推进,天然气需求总体的判断还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的数据已经反映出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天然气表观消费量7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

    为提升储气能力建设,意见提出,针对地方日均3天需求量、城镇燃气企业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的落实,各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要统筹谋划、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参与沿海LNG储罐、地下储气库等储气设施建设来履行储气责任,包括在异地投资建设。在这个基础上,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度集约化建设陆上LNG和CNG储气设施,确保储气能力达标。

    刘德顺表示,供气企业、地方政府和城燃企业储气指标如果要全部达标,合计需要形成的储蓄能力要达到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6%左右,这也就是国际上的一个平均水平。

    为解决上述储气设施投资大,却没有有效投资回收途径的问题,意见提出,一方面积极构建辅助服务市场,支持企业通过自建、合建、租赁、购买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履行储气责任;另一方面,坚持储气服务和调峰气量市场化定价,坚持储气设施建设的运营成本有合理的疏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强化财税和投融资支持。研究对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垫底气采购支出给予中央财政补贴,对重点地区应急储气设施建设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支持。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储气设施建设运营。

    赵辰昕也表示,鼓励多主体合资合作建设储气设施,共担成本,共享收益。“比如说,上海申能集团与中海油合资建设的洋山LNG接收站,就是个很成功的范例。再比如,北京燃气和中石油合资建设的曹妃甸LNG接收站,也做得非常好。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实现了保障气源稳定、降低建设运营成本等多重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储气设施建设周期较长,近期天然气供应该如何跟上?

    刘德顺表示,意见里提的目标是2020年达标,但是沿海大型的LNG储罐建设周期,大的储罐要36个月以上,小的储罐也在26个月。如果地下储气库从建设到最后储气完成,有的需要十年以上。所以,很多项目即使当前马上开工,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见效。

    为此,一些措施也正在推进中。赵辰昕表示,根据已经落实的资源量,正在组织签订供用气合同,要求三大供气企业和地方在4月底之前合同全部签完,实现以气定。用根据合同来保障需求,能够提高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及早签订合同,也有利于供气企业统筹规划资源安排,有效降低生产采购成本。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除了过渡期延长,还有五大关键变化 

    下一篇

    汇顶科技董事长:发展“世界级中国芯”三要素已齐,只盼这一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