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赵成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段思瑶
“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的在瞎忽悠老百姓。”在4月26日举办的“2018中国汽车论坛”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向造车新势力“开炮”。他说,“老百姓那点钱赚得不容易,看着都心疼。”
这并不是李书福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炮轰”互联网造车。
2015年8月,李书福在“2015极客奇点创新者峰会”上就曾表示,互联网公司就是汽车圈的野蛮人。“有些企业,有了些概念就以为自己是苹果公司了,马上找富士康,‘给我造车’。”
2016年3月,李书福曾再次公开发表言论痛斥:“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
李书福怒怼互联网造车,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造车新势力的造车理念值得传统车企去学习,也值得去鼓励。“任何行业的新势力出来,都需要有一个前期的探索过程。”
“玩概念”还是真造车?
2015年,互联网造车初起,各路资本纷纷瞄准这一风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加入造车的互联网企业有超过300家。
不过,在2016年,随着乐视汽车的沉没,有不少业内人士开始戏称造车新势力是在“玩概念”。
今年,不少互联网造车企业产品进入量产期,“PPT”故事终于落地,但业内对此多数持观望态度。“消费者在担心什么?说到底,就是还不相信我们。”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
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造车新势力展台却人头攒动,受关注程度颇高。蔚来、威马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的首款量产车纷纷亮相,他们试图用产品实力来打消消费者心中的顾虑。
“之前说我们是在‘玩概念’,我们无话可说。现在我们把量产车都展示出来了,这还是‘玩概念’吗?”秦力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反问。
圈钱还是真投入?
虽然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多家造车新势力都拿出了自己的首款量产车接受业内“检阅”,但他们心里也清楚,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其实是造车新势力自己。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正是互联网造车火热时期,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但是最后能真正存活下来的并不多。
对此,秦力洪也坦言,未来造车新势力最终存活率约为20%左右。“现在谁能活到最后还很难说,蔚来汽车的未来走向还得5-10年后才能最终明确。”
“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叶盛基告诉记者,造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前期投入,还需要日积月累的技术积淀。公开数据显示,近四年来,投入互联网汽车行业的资金近千亿元。
“造车比互联网创业的难度,真的不止高十倍,我认为要高一百倍,需要非常多的钱,一年融50个亿根本活不下去。”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曾对此发表过感言。
公开数据统计,目前蔚来和威马融资金额分别约为150亿元和120亿元,小鹏汽车目前融资额已经超过50亿元。
崔东树认为,事实上,业界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其能否自主生产上。“只有将互联网理念与传统造车相结合,这样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对此,李书福也坦言:“虽然我们不能过度迷信互联网思维,但必须重视互联网的未来。我们不能滥用互联网概念,但必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展开相关技术的研究,形成车载移动技术及相关数字科技的竞争优势,才能赢得未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