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间,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成都银行;证券代码:601838,SH)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这也是该行自2018年1月31日正式登陆主板市场后披露的首份年报。令人倍感惊艳的是,成都银行去年业绩爆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9亿元,同比大增51.64%,增速在已披露2017年业绩的25家A股上市银行中一马当先。
业绩大幅增长的同时,成都银行秉持审慎经营的理念,优化客户比例结构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贷款行业结构,进一步管控住了信贷风险,资产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69%,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实现了下降,相较2015年底的2.35%已大幅降低66个基点。同时,拨备覆盖率达到201.41%,较上一年提升了46.06个百分点。
作为2017年A股唯一一家过会银行以及四川本土首家上市银行,成都银行经营情况备受投资者关注。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达到4345.39亿元,位居中西部城商行前列,20.39%的同比增幅更是高于全国银行业平均增长率11.7个百分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9.52亿元,同比增长13.87%;不良贷款率1.69%,较年初下降0.52个百分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成都银行在2017年实现了令人惊叹的业绩逆袭。财报显示,2017年该行完成营业收入96.54亿元,同比增长10.33亿元,增幅11.99%;非利息收入占比由上年的12.9%提升至22.7%,收入结构显著改善;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39.09亿元,同比增长13.30亿元,增幅达51.64%。基本每股收益也从年初时的0.79元/股提升至年末时的1.20元/股,同比增加0.41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26日,已有25家上市银行通过年报或业绩快报的形式披露了2017年经营业绩。统计数据显示,成都银行凭借51.64%的超高净利润增速在这25家上市银行中称雄,比净利润增速排名第二的上市银行足足高出了近28个百分点!
高速成长无疑显示出了更好的业绩弹性。纵向来看,成都银行2017年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双双打破负增三年的困局,成功实现逆转,业绩迅速拉升至该行近四年来的最高点。此前的2014年~2016年,成都银行分别完成营业收入91.31亿元、89.59亿元和86.21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5.48亿元,28.16亿元和25.77亿元。
对于2017年度公司业绩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成都银行表示,公司积极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巩固传统优势业务、深入推进精准营销、加快业务产品创新,实现业务规模的较快增长与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具体原因为:1.资产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且吸收客户存款对规模增长形成了稳定资金支撑;2.稳健发展信贷业务,发放贷款和垫款实现稳步增长;3.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大债券等投资配置,该类投资规模增长较大。
在净利润大增下,成都银行2017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升至16.83%,在已披露去年业绩的25家A股上市银行中位列第四,4.59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速则排名领先。截至2017年末,成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已从年初时的6.74元/股上升至7.68元/股,增长率达到13.94%,增速排名第二。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成都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虽然不高,但受西南地区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公司一般存款的负债占比显著高于同业且存款活期化程度居行业中上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资金成本,使得该行付息负债成本率低于同业,净息差居A股上市城商行业前列。
截至2017年底,成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4.63亿元,净息差为2.16%,在8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名一马当先。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回望成都银行的发展之路,此次业绩爆发和资产质量改善背后,是该行面对诸多不利因素与困难时的科学决策和不懈坚持。
成立于1996年12月的成都银行是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位居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前列。2015年和2016年,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成都银行坦言,受经济下行及区域部分企业风险暴露等影响,该行作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受外部环境及行业经济冲击较大,因此2014年起不良贷款较以往年度有一定增加。
但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回落至1.69%,与年初时2.21%相比,短短一年间便实现了52个基点的降幅,降幅为同期A股上市银行之最。
成都银行究竟是如何做到了快速化解不良风险呢?据了解,在不利局面下,成都银行秉承稳健经营原则,坚持“稳定存款立行与高效资产立行”并重,努力克服盈利压力,及早、全面、扎实摸清风险底数加快落实风险降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不良贷款的清收压降,调整信贷结构。例如,该行进一步提高了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市政类的贷款比例,在参与推动成都基建的同时,也获得了质量优异的信贷资产。另外,通过对制造业中的“两高一剩”行业信贷进行总量控制,主动退出了一批风险企业。自 2016年后,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早于同区域银行步入下降通道,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趋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同业普遍放大融资杠杆的情况下,成都银行却逆流坚持以“稳健行远”的经营理念发展各项业务,主要依靠核心存款带动总资产的增长,通过狠抓客户存款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支撑资产配置及规模扩张。近年来,该行无论是广义信贷复合增长率还是同业融入资金(采用同业负债与应付债券合计数)复合增长率,均低于其他7家A股上市城商行的平均水平(以可获取的同业资产负债表信息估算)。
这一前瞻性举措,使得强监管形势下金融业在普遍面临去杠杆压力的时候,成都银行同业去杠杆压力较小,存款业务的稳定提升为资金成本控制和盈利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7年末,该行的存款余额达到3127.97亿元,同比上升了15.42个百分点。
另外,从监管指标看,也出现了全面向好的势头。截至2017年末,成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比均有增长,分别达到13.66%、10.48%和10.47%,符合2018年底前的监管达标要求。同时,成都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01.41%,较上一年提升了46.06个百分点。
长远来看,一家区域性城商行的发展,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相互协同相互影响。对于成都银行而言,其扎根发展所在地成都市已然是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发展引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也为现代金融业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2018年3月,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3)报告正式发布,成都在入榜的96个金融中心中位居全球第82位,较去年排名提升4位。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为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出台纲领性、全局性、宏观性文件,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截至2017年末,成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4.3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6%,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平安证券研报称,作为西部重要的金融机构,成都银行将享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成都银行在四川省内外共布局了183家分支机构。除了深耕成都地区设有144家分支机构外,该行还在重庆、西安、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德阳、阿坝、泸州设有12家分行和下辖27家支行。
从贷款业务地区分布情况看,截至2017年底,成都银行在成都、西安、重庆以及其他地区的贷款金额(比例)分别达到了1145.79亿元(77.07%)、107.91亿元(7.26%)、98.86亿元(6.65%)和134.07亿元(9.02%)。
同时,该行发起设立的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宝应锦程和四川名山锦程村镇银行,以及参股的西藏银行在业务协同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未来的发展,已深度进入资本市场的成都银行有着更为高瞻远瞩的规划。“我们将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和价值创造力,将成都银行打造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银行名片,成为展示成都金融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银行将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属性,主动融入全市发展战略布局,深入实施改革发展“八大行动”,以更强使命、更高目标、更快步伐、更优作风推进追赶跨越,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商行前十强,全力打造与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相匹配的金融层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