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2016年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中,最近两年决策层和地方政府密集发布相关文件。然而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声势中,新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还有诸多需要面对的痛点。
被称为“建筑业革命”的装配式建筑市场,正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国铺开,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市场早期必然面对的痛点。
装配式建筑2016年出现在国务院的文件中。作为建筑工业化的解决方案,这种建设方式的革新探索,甚至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从彼时提出的建筑行业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到1999年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到2010年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再到2016年的装配式建筑,中国探索建筑行业革新的方式才真正全面布局。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企业车间按标准生产好,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通俗地说,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到2030年前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减排潜力在建筑节能方面。而根据不同机构的测算口径,中国的房地产建筑业消耗了中国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
最近两年,决策层和地方政府密集发布相关文件。2016年,装配式建筑先是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由国务院出台文件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2017年,住建部再次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细则。
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环保现实需求、国家政策引导等层面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各地出台装配式建筑细则和时间表,整个市场已经到达井喷的前夜。
然而市场在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声势中,新生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还有诸多需要面对的痛点。住建部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山在4月19日举办的“发展装配智能化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主题研讨会上认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存在标准规范缺失、技术体系缺失、政策监督缺失等问题。
CFP图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随即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王海山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根据2016年全国建筑业产值和国务院时间表来看,如果市场推进速度足够快速,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未来每年至少存在6万亿的市场。
政策制定者更为具体的方案是,去年3月份住建部发布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
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机构对于市场较为保守的预测也是亿万级。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深度分析报告》预计,按照上述方案对“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15%以上”的要求测算,202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有望超过80000万平方米,以每平米2500元测算,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上述报告分析称,如果按照政策的普遍要求,未来十年内装配式建筑将占新建建筑面积30%的比例,新增房地产需求较多的地区也是装配式建筑推进力度较多的地区,预测新增住宅面积每年提高3%,以10年为周期,以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平均价格计算,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7万亿元。
住建部的方案提到,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尚不成熟的行业来说,30%的目标有一定压力。行业会伴随着痛苦前行,但是一旦完成阶段使命,建筑业的发展将是一次飞跃。
黎乃超告诉经济观察报,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发展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没有更多企业涉足的原因除了自身技术和行业标准缺失外,还在于企业没有意识到装配式建筑的是绿色发展方向。现在行业内盈利的企业不多,发展势头良好的仅有大元集团等少数进入市场早的企业。
利勃海尔机械(徐州)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伟宏在前述研讨会上举了两个案例。北京金域华府项目中,建筑结构预制率超过65%,装配式建造成本为1858.18元/㎡,传统现浇方式成本为1583.46元/㎡,每平米成本相差达200多元。而在预制率46%的长沙城际新苑项目中,装配式建造成本要高于传统方式300元左右。
黎乃超认为,成本高于传统建筑业是行业需要面临的核心问题。未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以后,哪家企业赢得了先机,就会迅速占领市场。
新产业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新的入局者。传统的建筑业施工往往对应建筑施工企业,但装配式建筑带来的产业链涉及技术研发、配件制作、运输、装配等环节。施工企业还要面临来自材料生产商,甚至是嗅到商机的地产商的竞争。
王海山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各个市场主体各有优势和劣势,比如建材商没有施工经验,施工企业需要从轻资产获取更多重资产。但行业的壁垒不只存在于技术和标准,还在于政策细则的空白。如果顶层设计的细则得到完善,对行业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尽管装配式建筑市场得到鼓励,但因为处于行业早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流的学界观点认为,由于规模、成本、技术、人才等方面问题,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少、市场较小,还尚未形成市场自身的良性循环。
王海山说,目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缺乏顶层设计,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扶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各地方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还存在产业激励措施不系统、技术体系集成研发不重视、装配式建筑预制率偏低等问题,对建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缺少科学的系统规划。
在政策层面,王海山建议依托完整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及体系,与地方政府强强联合,在重点城市建立省级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
(来源:经济观察报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