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23日),中央史无前例将把信贷市场、股市、债市、汇市、楼市“5个市场”放在一起说事,强调要“健康发展”和“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今天,股市、债市、商品和楼市迎来全方位反弹。翻开历史,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刺激性政策周期已经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扩大内需,都是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开始,以房地产大幅飙升而告终。
在昨日(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发布重磅消息之后,今天,股市、债市、商品和楼市迎来全方位反弹。
从市场表现来看,地产股应声而起。特别是在港股市,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保利、新城同步大涨。钢铁、水泥和煤炭板块,纷纷走高,螺纹焦炭等黑色期货品种联袂上涨。看来,市场已经明白了扩大内需的潜台词,紧缩预期下的悲观被一扫而光,情绪一下子稳定了许多。
翻开历史,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刺激性政策周期已经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扩大内需,都是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开始,以房地产大幅飙升而告终。
3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大幅回落,已经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敲响警钟。今天基建板块大涨,正是对于旧有路径依赖的呼应。但是,现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不是仅仅外需萎缩那么简单。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明显上升的大背景下,内外因素相互反馈的风险明显在加大。贸易战的发展,往往最后变成了金融战、货币战。97年泰国金融危机、2011年希腊主权危机和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中央史无前例将把信贷市场、股市、债市、汇市、楼市“5个市场”放在一起说事,在后半句强调要“健康发展”和“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防范金融战之心,已跃然纸上,并不简简单单,是要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消除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隐患,防患于未然。
外需靠不住,又到扩大内需的时候了。
今天,各路“解释大军”蜂拥而来。其实,也不用费劲,看看今天股市、债市和商品一片飘红,我们看看市场理解的扩大内需的潜台词是啥?
从上述市场表现来看,地产股应声而起,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保利、新城同步大涨。钢铁、水泥和煤炭板块,纷纷走高,螺纹焦炭等黑色期货品种联袂上涨。而同时,债券市场也全线上涨,宽松预期进一步增强。看来,市场预期的扩大内需潜台词是政策宽松,同时加大房地产投资和“铁公基”投资。
看来,还真不能看不起“傻大粗”,关键时候靠得住。市场的预期,是有前车之鉴的。
翻开历史,实际上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刺激性政策周期已经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扩大内需,都与外部需求大幅萎缩开始,以房地产大幅飙升而告终。
1998年2月,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将“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政策提出来。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仍然蔓延之中,出口规模大幅萎缩,中国GDP陷入“保8”争夺战,官方定义为“改革开放以来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文件要求“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住房分配制度从实物分配转向货币化分配转型,房改正式启动。在国务院颁布的23号文中,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房地产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到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形势急转直下,国家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内需。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未未2年内投资四万亿元以刺激经济。房地产担当了主要角色,政府取消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信贷规模大幅增加。
但是,即便这样的大规模刺激之后,国内经济却陷入“债务通缩”环境。到了2015年,进出口形势大幅恶化,贸易总值同比下降7%,再次出现2008年之后的大幅双降局面,全球贸易已经跌入10年低谷,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降到了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
随后,扩大内需再次提上日程。在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之后,国家投入了5万亿托底,包括PPP项目每年落地就有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和2015-2017年棚改的货币化安置,国开行也投放了近3万亿元贷款。这些措施叠加汇率贬值刺激出口、供给侧改革拉动补库存的作用下,带来了2017年经济的企稳回升。
从上述情况来看,出口形势的变化,是国内启动内需的重要变量。如今,中美贸易摩擦越演越烈,从出口增长数据情况来看,正呈现逐月下跌态势,到了3月份出口增速已经下跌到了-2.70%。如果这个负增速持续半年以上,那么全年出口形势将重蹈2015年覆辙。显然,在出口形势恶化预期增强的时候,信贷重回宽松,启动房地产本身就是轻车熟路。
不过且慢,重启内需,在贸易账户下,往往意味着进口扩大,如果在对美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则中国贸易赤字将进一步加大。3月份,国内已经出现了贸易逆差。
尽管国内有3万亿美元外储规模庞大,如果汇率不调整,即便在不开放资本账户的情况下,资本借助贸易账户流失的速度会加快。2015年811汇改流失1万亿美元就是先例。由此来看,一旦中美贸易战成行,货币贬值作为中国应对策略的重大选项难以轻言放弃。若贸易战长期化,则平衡汇率之战的关键在于,经常账户的收支平衡和汇率的自由浮动。
目前人民币对美元为6.3051位置,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3.18%。从绝对水平来看,现在人民币处于一个高位。一旦经常项目账户资金的长期流出,再搭配国内楼市债务规模再放大,这一套组合对于金融安全来说,将有致命危害,很容易导致资金外流的负反馈效应。
1997年的泰国就是汇率和贸易机制传导的典型案例。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国内投资旺盛,带动进口需求锐增,进口额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经常账户余额赤字飙升,大量借入短期外债。
在危机初期,为维护汇率稳定利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泰国短时间内消耗掉了大部分储备资产,引发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加剧了短期资本外逃,进一步使汇率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最终无力维持汇率,被迫允许本国货币贬值63.6%。
由于汇率的大幅贬值,进口需求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下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四国进口额同比出现25%到35%不等的负增长,带动贸易项下全部实现顺差,经常账户首次出现盈余,长年以来的赤字局面得到了迅速扭转。
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首先从希腊爆发,迅速蔓延至欧洲其他国家,成为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又一场造成全球影响的金融危机。从根源上看,这场主权债务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相似,都源于希腊等国长期以来的经常项目严重失衡,经常账户资金大量流出,导致其不得不借助外债资金流入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在外部冲击下诱发债务偿付危机。
从上面两个典型例子看,都是汇率缺乏弹性,难以对资金流动实现自发调节作用。按照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如果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独立,那么只能在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间相机抉择。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宽松倾向明显,独立于美国收紧政策越来越明显,则汇率和和资本流动之间,选择余地越小。
防止经常项目收支形势逆转,并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这就是中央史无前例将把信贷市场、股市、债市、汇市、楼市“5个市场”放在一起说事,强调要“健康发展”和“及时跟进监督,消除隐患”的重要理由。
2008年金融危机也证实了汇率、货币、财政和外汇收支平衡等单个目标的实现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稳定。中央银行、其他金融系统监管机构、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包含在这整个稳定性框架之中。
通过上述内容在来看国内政策的发展趋势,我们也能清晰的发现,政策制定的目标的趋势。
国家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9日表示:
当前,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外汇局正在会同人民银行研究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其逆周期调节作用,统筹平衡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防范跨境融资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也强化了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借用外债的管理,例如,除有特殊规定外,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得借用外债;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外债结汇需要经过外汇局批准等。
从上图来看,2015年,发改委还鼓励企业去发行美元债。而且近几年,由于境外融资成本相对低廉,美元债发行规模逐渐增加,2017年中资美元债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发行规模为2244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86.86%。2018年以来中资美元债发行规模为688亿美元,占2017年发行比重的31%。但是,今年除了特殊情况,跨境融资基本断绝。这正是吸取前车之鉴的英明之举。至于说,房地产“冻结”措施会进一步扩大。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记者: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