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
作者:陶瓷兔子
有次坐地铁回家,旁边站了两个小姑娘,梳马尾的姑娘看上去刚毕业没多久,跟另一个穿着格纹衬衫的女孩吐槽:
我真的不想干了,一个PPT改了第七遍还不行,不是嫌逻辑不好,就是说数据太乱,现在又挑起我配色排版的毛病,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我,让我难堪。
衬衫女孩附和了两句,委婉劝她:老板要求高大家都是知道的,你刚来,习惯了就好了,下次多问问其他同事,看一看人家的模版。
那姑娘闻言委屈的瘪瘪嘴:
只恨自己穷,要是我有几百万,明天就把辞职信甩她脸上,然后潇洒转身去旅游,天天在朋友圈发环游世界的照片给她看。
衬衫女孩有点无奈:别做白日梦了,还是好好想想你PPT怎么改吧。
哪儿有心情想,一想到待会儿还要挤一趟公交,回去还得做饭,马上房租又要交了,还孤单寂寞冷没有男朋友,就觉得好烦。
谁也帮不了我,现在唯一能拯救我的就是暴富,就是钱。
她说。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理解她,“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一句太流行的口头禅。
日常太多的小确丧,太多无处发泄的慌张,愤怒,暴躁和层层叠加的沮丧,构成了我们生活里普遍的挫败。
而穷,成了对这一切最好的概括词。
无论是挤不上早高峰的公交车,买不起商场里四位数的包包,还是被老板苛责,被同事排挤,甚至连雾霾和沙尘暴带来的无力感都可以归咎为“没钱”。
一开始只是自嘲,然后成了焦虑,又演变成一种思维上的偷懒。
“有了钱一切都会好起来,但你得有很多很多钱”,这个愿景太过遥远和宏大,以至于有它参与的对话,通常自然而然的以打哈哈结束。
我有段时间蛮焦虑的,常常在聊天的时候抛出这句话,来代表自己无所适从但又对一切不满的状态,当我说完之后,对方也往往会很默契的收拢严肃和认真,回我一个“哈哈哈”或者“同感”。
有次跟一位朋友约饭,聊起工作中的种种,我又拿出这句话来哀叹。
而他坐在对面,一脸严肃的问我:
那你准备怎么暴富?靠工作还是自己出来创业?靠工作的话,你准备怎么规划?想创业的话,你又想进入哪一行?
真无趣,我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干嘛那么较真吗?我吐槽他。
既然有钱就能解决你生活中的所有难题,那你该思考的问题,难道不是“我要如何变有钱”吗?他反问我。
他没有错,可当我们用轻松调侃的口吻说起“何以解忧,唯有暴富”的时候,往往并不是想要改变,而是想要偷懒。
用穷解释了生活中一切的艰辛,也顺带原谅了无所作为的自己。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能力欠奉,才不得不加班恶补,
不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偷懒摁掉了闹钟,才总是无法按时早起,
不会去想是因为自己的沟通方法有问题,才不得不一遍遍返工。
什么都不想,什么也没做,因为那些微小的进益不可能让我们一夜暴富一劳永逸,就因此放弃了改善生活的机会和勇气。
口口声声说着穷是万难之源,却又心甘情愿的,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保护伞。
图片来源:摄图网
1992年,有个男孩拿着家人东拼西凑借来500元和76个鸡蛋,来到北京上大学,立志要挣钱回报家人。
那时学生赚钱的渠道远没有现在多,可他依然找到了门路。
大一的时候,他看到很多老师在办培训班,就专门给这些老师写分发到全国各地市政府的信封,写一个3分钱,从早上六点写到晚上十点,他写了一万信封,才赚到了300元钱。
这在那个年代并不算是小数目,但他却发现隔壁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同学一单就能赚好几万。
他并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凭着频繁的蹭课在两个月内学会了C++,有了技能,还缺用武之地,于是他找出了自己抄写信封时记下的2000多个县市主要领导人的联系方式,挨个给他们写信:
我现在勤工俭学,需不需要编写或者维护系统?
这个看似很傻的方法,居然真的收到了宿迁市宿豫区区长的回复,当时区里刚好要买一套电力管理系统,他在学校的计算机房熬了一个月编出了程序,挣到了在当时看来算得上是巨款的5万元。
那一年他大三,他是刘强东,后来他创立了一家公司,叫做京东。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个小细节在刘强东的创业史里并不起眼,比起在商海竞争里的波涛诡谲,这不过是个有点鸡汤的励志故事。
但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可以靠幻想和逃避解决。
能解忧的从来不是暴富,而是一个人在最穷的时候,解决问题,寻求出路的能力。
它会带给一个人渐进的成就感和踏实感,而那些实打实的能力,经验,智慧,勇气,才是能够伴随人一生的真正的解忧草。
去思考,去行动,去改变,去解决。
去争取那些你想要的,去捍卫那些不能失去的。
生活实苦,但别把所有的难都归咎为穷。
“你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陶瓷兔子:专栏作者,天蝎少女,文艺与理性兼备,傲娇和有趣共存,解局情绪化,专治玻璃心,新书《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正在热卖中,微信公号@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陪你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