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 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季度财政收入实现良好开局。4月18日,财政部召开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
数据显示,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37亿元,增长13.6%,民生支出持续加码,其中,农业、扶贫支出分别增长38.3%、58%。
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娄洪分析称,综合来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开局良好,是我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工业品价格仍处高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据显示,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037亿元,增长13.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42亿元,同比增长1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6504亿元,同比增长9.1%。
从主要收入项目来看,多个税种达到两位数增长,如国内增值税17699亿元,同比增长20.1%;国内消费税4020亿元,同比增长28%。
对于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的原因,娄洪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带动国内增值税、消费税和进口环节税等快速增长。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运行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景气持续提升。1~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8%、8.1%,比去年12月分别加快0.6个、0.2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投资增速平稳增长,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1~3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5%、9.8%,比去年12月分别加快0.3个、0.4个百分点;1~3月,进出口同比增长9.4%,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长13%。在此基础上,1~3月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税同比分别增长16.6%、21.1%、22.9%、28%、14.4%,合计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10个百分点。
此外,娄洪补充道,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持续改善,带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较快增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持续显现,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比去年12月加快5.3个百分点,带动1~3月企业所得税增长11.7%。
而1~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7%,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1~3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14308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327亿元,同比增长41.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季度土地市场供需两旺。2018年1~3月,中指院监测的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6387宗,同比增加20%;推出土地面积2819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8%。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1975宗,同比增加19%,推出土地面积1008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3%。
但另一方面,未来财政收入将面临压力。娄洪表示,在落实好已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2018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财政减收效应将在5月份以后逐步体现。
同时,娄洪指出,今年PPI同比涨幅可能有所放缓,对财政增收的拉动作用会相应减弱。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可能会给后期财政增收带来一定影响。总体预计,后期财政收入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与一季度相比,增幅可能会有所放缓。
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也保持两位数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延续。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新祥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有力,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5万亿元,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数据显示,1~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997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037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960亿元,同比增长11.8%。
具体而言,1~3月,污染防治、天然林保护支出分别增长10.5%、76.8%;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支出分别增长47.5%、32.1%;农业、扶贫支出分别增长38.3%、58%;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分别增长13.7%、10.7%。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支出进度总体在加快。1~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24.3%,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王新祥介绍,截至3月底,中央部门预算已经批复完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已经下达70%以上,这为中央部门和地方“早干事、快干事、早见效”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加快拨付,地方资金保障能力增强。1~3月,中央财政拨付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1576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年初预算的30.7%,比序时进度快5.7个百分点,有效增强了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支持落后和困难地区兜牢民生底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