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恩格尔系数与国人消费关联度逐渐降低 多年不见,是否要说再见?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16 23:32

    恩格尔系数不再受到关注也许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不过相关专家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已经过了关注恩格尔系数的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记者这样说。

    每经记者 李可愚 胡健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虽然恩格尔系数这个词在2018年3月又“火”了一阵。但不少人可能已经留意到,近10~15年中,恩格尔系数似乎在新闻报道和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淡忘了。这个曾经被一代人当作“经济学常识”而熟记于心的指标越来越少被人提及。

    这一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今天的中国还需要恩格尔系数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更好的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指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着这些疑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

    统计公报8年未列恩格尔系数

    此次恩格尔系数再次成为话题,是因为今年2月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登载了这一数据。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年我国年度统计公报时却发现,自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开始,连续8年,公报中都没有出现“恩格尔系数”这一指标。直到2016年统计公报中才恢复了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内容。

    当然,在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恩格尔系数”这一项内容自2009年以后还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不过,记者发现,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开始,此书的“人民生活”一章中已不再制作“恩格尔系数”专表,读者需要用食品支出金额除以消费支出总金额再乘以100%来计算出当年的恩格尔系数。

    这一变化也反映在地方统计部门出版的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上。例如,广东省2014、2015、2016连续三年的统计公报中并未涉及恩格尔系数的相关内容;河南省统计公报自2012年后不再包括恩格尔系数一项;山东省统计年鉴中更是连续10年未出现直接计算出的恩格尔系数数据……从相关统计出版物的编排上,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对恩格尔系数的重视程度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不仅是统计部门,大众传媒对恩格尔系数的关注度也在这10年内明显下降。记者用某搜索引擎搜索以“恩格尔系数”为题的相关新闻后发现,在2001年至2018年的约380篇新闻中,2010年及以前以此为标题关键词的新闻占到总体数量的三分之二。如果考虑到2010年以前的部分网络新闻已无法访问或搜索到,实际占比可能会更大。在2011年及以后的年份,相关标题的新闻数量大幅下降,甚至在2016年,竟只有3篇报道的标题中出现了“恩格尔系数”的字样。

    恩格尔系数不再受到关注也许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不过相关专家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已经过了关注恩格尔系数的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记者这样说,“恩格尔系数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受到国人关注,那时我们的老百姓刚刚迈过了吃饱穿暖的阶段,开始进入消费升级阶段,要买车、买房,所以那时比较关心这个数据。”

    他继续指出,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中国共经历过三个消费升级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百姓吃饱穿暖,因此恩格尔系数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第二个阶段,中国人开始买车买房,进入消费升级过程。

    而2012年以后,中国人进入第三个消费升级阶段,百姓开始希望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老百姓开始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开始到全世界旅游、更加重视对休闲生活的追求、更加重视健康的绿色生活,这就不是恩格尔系数能够衡量的了。”张燕生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判断贫困状况较适用

    当然,恩格尔系数地位的淡化绝不意味着它已没有提及的必要,在当前全国上下关注的一项重要领域——脱贫攻坚方面,它依旧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事实上,将恩格尔系数作为一项判断居民生活的指标运用到实际经济工作中,也与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的一场“扶贫”运动有关。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向贫困宣战”的口号。不过研究人员很快发现,当时的美国并没有一个判断贫困状况的指标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开展消灭贫困的工作呢?

    最终,这个问题由经济学家奥珊斯基解决。她论证道,生活必需品开支的社会平均水平可以用于确定贫困水平。随后,她在研究了美国家庭的食物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后,绘出了一条“恩格尔曲线”。

    奥珊斯基指出,在这条曲线上存在一个“转折点”,而在这一点以下的部分就意味着生活贫困。依据1955年的数据,美国居民平均的恩格尔系数应在33%左右,她据此认为,只要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高于33%,那它就处于贫困状态,而33%这个数字就成为了奥珊斯基口中的“转折点”。

    随后,在相关学者和机构的重视下,“转折点”这个概念演化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贫困线”,并被美国政府沿用至今。这也意味着,我们今天判断贫困的主要依据从一开始就和恩格尔系数密切相关。

    而在中国,虽然历经几次调整,但“贫困线”这个概念目前依然和食物占消费比重及恩格尔系数有很大的关联。记者发现,根据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的王萍萍、徐鑫和郝彦宏三人联合撰文介绍,现阶段国务院确定的2011~2020年的农村贫困标准为“按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

    文章披露,该标准当时同时满足两个假设:一是标准中的食品支出不仅要让人吃饱,而且适当吃好。从营养上讲,标准包括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还要满足每人每天60克左右的蛋白质需求。二是恩格尔系数,假设食物支出占贫困标准的比重为60%,以此保障一定数量的非食品支出。

    从数据构成上来看,相关指标的设定虽然考虑到了要增加非食品消费的比重,但主体还是以营养水平高低和恩格尔系数多少为主。从这里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本身可能对评价最低生活标准比较合适,对消费层次提高的那部分中国人来说,再提恩格尔系数似乎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马斯洛理论等可判断生活水平

    当前,中国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同时也像恩格尔系数那样通俗易懂的指标。对此,张燕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流行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许能为判断中国人今后生活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提供帮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张燕生认为,判断中国人生活状况好不好,最终要看其自我实现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生活状况就越好。“具体来说,就是看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居民的闲暇时间有没有得到高质量的填充。”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也值得我们参考。据资料显示,这一指数的计算指标包括三个方面: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的健康长寿指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衡量的教育获得指标;用人均国民总收入衡量的生活水平指标。它被认为比传统的单纯统计人均GDP更加全面。

    根据“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标准体系,超过0.9为发达国家或地区,超过0.85为准发达国家或地区。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数据,目前,“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9的国家和地区有19个。

    而中国内地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38,排名全球第90位。虽然与发达地区相比,中国内地目前的“人类发展指数”不高,但增长速度很快。1990年,这一指标还仅为0.499,属于低发展水平。

    当然,恩格尔系数本身也不会完全过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副总经理周昆平指出,如果这个指数进行一些调整,它依旧能为我们判断生活水平的高低提供帮助。“如果我们把各个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统计的话,特别是要对不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专门统计,这样得出的数据就相对平衡;此外,我们还要对农村自给自足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进行专门研究。把这个因素要考虑到整体的统计中,从而使数据更客观地反映现实情况。”周昆平这样对记者表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海南发通知继续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 防止炒作和哄抬房价

    下一篇

    中国人均GDP不断上升 信息、旅游、绿色等消费领域将培育新增长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