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星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翼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星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翼
日前,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机中心)官网对外发布关于拟上报《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的通知,拟将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名单(按合格证上传数量统计)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据了解,此次上报的第三批特别公司企业清单,包括7家整车生产企业、53家客车及运输类专用车生产企业、12家摩托车企业。其中,7家整车生产汽车分别为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恒天汽车集团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劝什么退?依我之见,劝都免了,就应该直接清除。”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在接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此举有助于汽车市场资源合理利用,可促使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卖壳’。”华泰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伟斌告诉记者,“当前的国内汽车市场,想要拥有一张生产资质可谓难于上青天,尤其是乘用车生产资质。在这种情况下,劝退企业手中的‘壳’资源成为稀缺品。”
哈飞等7家车企被“劝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被“劝退”的七家整车生产企业中,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飞汽车)和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被业内所熟知,它们都曾有过辉煌期。
例如哈飞汽车,1995年,哈飞汽车旗下“松花江”品牌销量位列全国微型车销量前三,占微型车总销量的19.26%。到了2015年,在哈飞轿车的1.52万辆产量中,主要是为长安代工,哈飞品牌的轿车产量只有9辆。到2017年,哈飞汽车的销量数字均为空白。此后,哈飞汽车也尝试通过转型来摆脱困境。去年6月15日,哈飞汽车以通过北京金唐奕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入股90%的形式寻求转变,但时隔一年,哈飞汽车却未摆脱被“劝退”的境遇。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指出,这些企业被“劝退”,主要原因是没有可持续的技术支持。“抱着原有技术而没有迭代的技术,最终或只能走上被‘劝退’道路。”
事实上, 这些企业被劝退是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9号)要求,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2年的特别公示管理,将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是工信部在2012年7月24日发布的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规范政策。
“壳”资源被造车新势力紧盯?
近五年来,工信部均严格实行落后企业退出机制,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均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新建企业除外),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而在特别公示期满后,《通知》针对还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将暂停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根据《通知》,考核标准为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将被列为劝退名单。
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2批)》公告中,就有70家车企被停止生产资质。其中,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也榜上有名,并且最终走上“卖壳”道路。2018年,威马汽车将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并借该生产资质在温州的自建工厂进行车辆生产,为量产威马EX5铺路。
对此,杨伟斌表示,工信部制定汽车生产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有生产能力但未取得生产资质的造车新势力借此机会“买壳”运行。
对此,钟师也表示认同,“此次公布的汽车企业劝退名单,可以促使那些握有资质却无生产能力的企业加快‘卖壳’,而不是一直握着不放。”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一些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没生产资质,没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却握有生产资质。”杨伟斌进一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对一些造车新势力来说,生产资质问题困扰已久,“买壳”已成为他们实现正常运营的解决方法之一。
而对于“劝退”这一手段,钟师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对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不应该劝退,而是直接清理。”
对此,杨伟斌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汽车生产资质是有其价值的,很难强制进行取消,尤其是乘用车生产资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