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拟IPO企业大撤退:1天38家企业撤材料创纪录

    券商中国 2018-04-15 23:11

    今年以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113家拟IPO企业撤回了材料。其中3月22日一天内,终止IPO审查企业达到12家,3月30日一天内,38家企业撤退。除了撤退得快,否决率也是居高不下,今年一季度通过率和否决率均达到45%。而今年以来新申报企业仅16家,IPO市场已然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景象,正常排队企业数量首次降至2字头。

    3月30日,38家企业撤回IPO材料创下新纪录。

    投行人士A:“预料到了,没什么好震惊的。”

    投行人士B:“惊吓?我们是一直很惊吓。”

    今年以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113家拟IPO企业撤回了材料。其中3月22日一天内,终止IPO审查企业达到12家,3月30日一天内,38家企业撤退。这场拟IPO企业大撤退的龙卷风刮得突然又猛烈,并且预计仍会持续。

    除了撤退得快,否决率也是居高不下,今年一季度通过率和否决率均达到45%。而今年以来新申报企业仅16家,IPO市场已然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景象,正常排队企业数量首次降至2字头。

    “作为一个老投行,我现在看着我们同事都觉得可怜。一个项目跟踪包装了三年,说没就没了,后三年还能培养出一个新的吗?这都不知道,这意味着六年没有奖金啊,养家糊口都难。”另一家南方的中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感慨道。

    今年以来113家企业撤回IPO申请

    2月23日,证监会在一则监管问答中明确提出:

    证监会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证监会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证监会发布新规后,“撤材料”开始加速。自2月28日起,已有89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其中3月22日一天时间内,终止IPO审查企业达到12家,而在3月30日,一天内终止IPO审查企业数量达到了“令人惊吓的”38家!要知道,2017年全年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为149家。

    从月份来看,3月是证监会发布新规后的第一个月,也迅速成了“重灾月”,共计79家企业终止IPO审查。1月和2月,终止审查的企业分别为12家和17家。

    “撤材料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业绩不达标。按照证监会的新要求,一是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一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这些企业看业绩不太达标,该撤就撤了。反正现在基本接近即报即审的状态,没有必要先卡位,撞到枪口上的话就没有回头路了。”南方一家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多位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撤下来的企业选择观望的比较多,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上市。只有极少数股东退出意愿非常强烈的才会选择并购,毕竟从IPO到并购,股东所期待的利益是不一样的。

    这些投行最受伤

    企业在快要实现上市梦的前夜选择“撤退”实属无奈,受伤更大的还有保荐投行。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118家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涉及49家券商。具体来看,中信建投证券有8家企业终止IPO审查,位居首位。其次是招商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有7家和6家企业终止IPO审查。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东兴证券和东方花旗证券各有5家企业终止IPO审查。

    终止IPO审查的企业数量超过3家的还有,长江证券、西部证券、中信证券、中泰证券、浙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民生证券、华创证券和国金证券。


    当然,需要补充的是,上述保荐项目中撤材料数量多的券商其项目基数也往往较大。例如,中信建投证券有8家保荐企业终止IPO审查,但其目前在会的IPO项目数量有28家,与中信证券并居首位。


    “作为一个老投行,我现在看着我们同事都觉得可怜。一个项目跟踪包装了三年,说没就没了,后三年还能培养出一个新的吗?这都不知道,这意味着六年没有奖金啊,养家糊口都难。”另一家南方的中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感慨道。

    上述南方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说,“现在新的项目来的话,我们会先劝企业选择并购,同时也培育一些小项目,等待机会。”

    今年以来新增申报企业仅16家

    终止审查企业不断增加,但新增报会企业数量并无大幅增长。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新增申报企业数量只有16家,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

    实际上,去年12月,就有91家新申报企业。而在今年,1月和2月各自只有2家和1家新申报企业。

    撤出潮愈演愈烈,而新增却不多,IPO“堰塞湖”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IPO市场显示出一番全新的景象。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33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30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91家,中止审查企业13家。至此,IPO正常排队企业数量降至2字头。

    前端严监管,后端新股发行量也在减少,这从IPO批文下发数量可窥见一斑。进入2018年之后,IPO批文核发速度大大减缓。数据显示,2017年,证监会平均每月下发34家公司IPO批文,3月份批文数量最多,共下发51家公司IPO批文;但到了2018年,IPO批文下发速度明显放缓,1-3月份分别下发IPO批文数为14家、4家和15家。

    自去年10月份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大大降低,也是IPO批文下发速度放缓的一方面原因。

    一季度过会率45%,被否企业有哪些问题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共审核公司总家次71次,32家通过,被否32家,通过率(不包括取消审核的公司)和否决率均为45.07%。

    一季度被否企业问题除了17年重点关注的那些问题,如: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股权问题、财务问题、合法合规问题、内部控制问题、独立性问题、客户依赖等问题,还包括:毛利率、应收账款等指标对应的财务真实性以及盈利质量质疑、会计处理内在联系、现场检查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等。

    一家券商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依他过往看项目的经历,“被否的企业里,虽然有个别冤枉的,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被冤枉。”

    他说,“我们实际工作中,很大的任务就是识别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有多大的水分。我们要花很大的功夫对数据进行核对。而且确实,拿到的公司材料,大部分都有水分,IPO被否概率这么大,一点也不冤枉。”

    上海一家中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坦言,尽管现在以硬性的业绩指标为限,卡掉了很多企业上市的路径是“简单粗暴”了点,但此前过多的小企业上市变成了一堆壳,其实并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源:券商中国(ID:quanshangcn),记者:王玉玲 詹晨

    上一篇

    助力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 腾讯、平安等巨头进军供应链金融

    下一篇

    10个交易日 两大创业板ETF吸金高达30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