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互联网车险或再遭重挫

    中国汽车报 2018-04-11 08:35

    三月中旬,原保监会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商业车险自主定价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告第三轮商车费改正式启动。在保险业监管从严的背景下,此轮商车费改会给深陷迷茫的互联网车险带来哪些影响?

    互联网车险成监管重点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车主对车险保费的普遍认知。而这正是车险市场多年来陷入价格混战的问题根源,也召唤着那些高举降本增效大旗的互联网企业,寄望于投身车险市场,分一杯羹。 

    尽管商车费改进入第三轮,但车险市场恶性竞争的乱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特别是互联网车险业务,在推动行业创新升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车险营销活动,给予额外的保费回扣,这些加剧低价竞争的“创新”举措,对行业乱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原保监会为整治行业乱象,引导企业理性竞争,自去年开始加强对商业车险市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更是声称“要让监管‘长牙齿’,让违规机构长记性”。互联网车险正是被其公开点名的重点。

    在去年号称史上最严互联网车险规定发布后,今年保监会再出重拳,仅在一季度就对车险行业开出多张罚单。处罚的主要原因在于违规保险公司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在某车险平台开展的集分宝抵扣商业车险保费营销活动。有行业分析认为,互联网车险将迎来更大考验。 

    业务雪上加霜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财产险业务数据通报显示,互联网车险业务在整体网销保险的比重持续下滑,2017年该比例下滑至62.25%。与互联网车险大幅下滑对应的是,非车险互联网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在互联网财险业务大幅增长的大背景下,缘何互联网车险份额大幅下跌?业内普遍认为,这与商车费改的大环境有关。商车费改之前,网销车险可以额外优惠15%,这一优惠足以吸引客户上网购买车险;另一方面,《中国保监会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规定,财险可以委托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页链接服务,提供的服务超过技术支持辅助服务范畴、实质上开展车险销售活动或根据车险销售收入、保单销售数量等向财产保险公司收取费用的,应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资格。也就是说,没有保险中介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只能提供网页链接,不能在网页上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一大部分互联网车险公司其实只是作为中介在代理车险销售业务,有些甚至没有正式资质。正因如此,中介代理资质甚至被炒到3000万元以上。 

    “互联网车险并没有起到拓展业务、大幅提升保费的作用。”在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总裁贾海茂看来,新兴互联网车险公司的层出不穷是为的是拓展业务渠道,进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然而,不少公司却沦为“三大”险企车险业务的代理,并没有拓宽传统车险业务的渠道,反而凭借拥有线上客户资源等优势,通过拿到更多代理服务费等形式,加剧行业的低价竞争,扰乱保险行业的正常发展秩序,让监管部门不得不出手严惩。 

    “现在还不好判断,互联网车险接下来会走向何方?但可以明确的是,今后险企利用互联网渠道开展车险业务将更加谨慎,管理也将更加规范。”保险行业资深专家魏然认为,未来,利用4S店等渠道开展车险业务的中介渠道,会利用与车主存有较强粘性等优势做大做强。在此消彼长的背景下,互联网车险业务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

    贾海茂认为,互联网保险更适合发展产品单一、价格统一等以定制保单形式开展的业务,如人身意外险、交通意外险,而非车险。随着竞争的加剧,车险需要在业务内容和服务上下功夫,拓宽服务渠道。之所以拓宽渠道如此重要,在于车险产品差异小,对销售渠道依赖性强,险企为了抢占份额,就不得不持续提高渠道费用。由于车险渠道费用居高不下,拓展渠道就变得尤为重要,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车险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份额下降在所难免。 

    创新渠道或为良方 

    拓宽服务渠道,是互联网车险公司入行之初的“噱头”,借以快速打开市场。从近两年互联网车险公司的发展不难看出,这些企业更多依仗的是自己更为擅长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开展精准营销,促使产品投放更为精准,从而提升保费收入。同时,通过承保、理赔数据的积累和综合分析,筛选优质客户,降低承保风险,提升理赔效率,让客户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这些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这从消费者对互联网车险的反馈中可见一斑。 

    记者在对车主的随机采访中,更多听到的是,“我和周边的朋友都没买过互联网车险。即使在网上购买车险,也是选择平安、人保这些老牌保险公司”;“我朋友买过互联网车险,理赔时发现与商家承诺不一致,因此我一直在人保财险购买车险,他们也有网上购险通道,挺方便”;“我研究过那些互联网车险产品,在险种和服务上,并没有太多新意”;“我之所以没有购买互联网车险,还是担心它们的赔付不便,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的二次泄露”等评价,侧面反映出互联网车险份额持续下降的原因——未能触及消费痛点。 

    原保监会发布的2017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同比大幅增长六成,其中,涉及销售平台投诉占88%以上,携程网、支付宝、微信、淘宝投诉量居前。而车险成为财险投诉的大头。2017年,中国保监会及各保监局共接到机动车保险投诉42068件,其中理赔投诉32044件,占财产险投诉总量的68.56%。这些投诉主要反映出当前车险定核损和赔付阶段,存在责任认定争议多、理赔时效慢、理赔金额难统一等共性问题。 

    新兴的互联网车险公司多是背靠投资机构衍生而出,他们在信用资质、服务能力、保险产品上并没有表现出超强优势,这从2017年的车险投诉情况即可窥见一斑。即使一些互联网巨头投资的车险业务,也往往是利用其既有数据优势和低价补贴手段招揽业务,并未在渠道拓展上展现出特别的能力。比如,车车车险祭出“直销平台,比传统渠道便宜30%”的口号;车险内购联合一乐购推出“1元买车险”服务;典典养车等以汽车后市场为切入点,在大流量的基础下销售车险;四叶草车险推出优化车险付费模式……但这些创新型保险本质上都逃不开保费打折、增加服务、压缩渠道费用和维修费用等套路,而更具实力的传统险企也可以做到这些。显然,互联网车险还需要在渠道拓展和创新服务方面多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创新性互联网险企在渠道拓展方面的确做出了不少尝试,如OK保险推出的贴条险。保险创新已经成为车险行业发展的新需求。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提出,由保监会牵头,保险公司参与设计针对网约车的创新型运输保险,相比于目前的营运险费率更低,同时具备针对在保网约车遇到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及第三者损失的赔付功能。显然,保险行业的创新如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将更具活力,在这方面,互联网车险显然具有天然优势,也是其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上一篇

    上证50指数创近一年最大单日涨幅 白马蓝筹今日继续走强?——道达早评

    下一篇

    车企年报出炉:上汽第一,江淮汽车利润大幅下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