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透视陕西自贸区的现实与未来……

    粉巷财经 2018-04-10 18:01

    每经记者 莺歌    每经编辑 刘若尧    


    人间四月,万物清明。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各家“成绩单”近期陆续展示,陕西亦不例外。

    作为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一场重要探索,某种意义上,身处时代浪潮中的我们无不是亲历者。对于新生事物,新的改革动向,保持足够的敏感和好奇,当是应有之姿。

    A、在自贸区这条赛道上,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区域发展水平不高,民营经济欠发达,贸易平平,导致动力引擎存在先天劣势。指望其短期内提供一个亮眼的贸易数据,不现实也不够宽容。

    理性看待,陕西自贸区这一年最大的贡献在于,助力营商环境的革新,制度的创新,吸引资本用脚投票,在这几项常规考题上,陕西自贸区表现尚可,甚至被总理点赞。

    B、非常规考题方面,探索“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这是陕西自贸区的独家使命。要交流,首先要有稳定、高效的平台通道,据粉巷君(微信ID:nbdfxcj)观察,第一年的陕西自贸区,在这方面的精力主要投入在“开路搭桥”上。

    静下心来修内功,不为争一时表现而做表面文章,这种思路是对的。

    C、一年实践,有得有失。目前来看,开发区思维对自贸试验探索的冲击,国际商事法律纠纷,极度紧缺的专业人才等等,当是亟待破解的问题。

    “常规答卷”尚可

    据此前官方公示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218户,占自贸试验区揭牌前市场主体总数25558户的55.6%——这个数据,该怎么理解?

    粉巷君犹记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前夕,各级单位组织人员前往上海、天津、广东及福建取经。一位体制内人士见学归来后感叹:“自贸区首先要有贸易才行啊!”

    当时的共识是:上述几家先行先试的区域,均较陕西高出一个甚至数个“量级”。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经济盘子小,区域发展水平不高,近代以来,对外贸易也并不活跃。在自贸试验区“圈子”里,自然“底气不足”。照搬前人的“玩法”,对陕西来说不太现实。

    所以,重点还在于,通过自贸试验、创新制度,先把市场主体的量做起来,带动贸易是随之而来的桥段。否则,池子太小,怎么养鱼?

    当然,“池子”大小,除了市场主体的数量,更取决于体量。

    接着上一组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资本3397.09亿元,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295家。

    值得一提的是,西咸片区过去一年的数据还是比较不错的。截至3月份,累计注册资本金975.86亿元,外资10.19亿元,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74家。话说回来,这也是其陕西自贸区核心区与大西安新中心双料价值的应有之体现。

    陕西自贸区的数据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贸试验的核心要义——制度创新。

    举个简单的例子,西咸新区首创的微信办照。

    一个西北内陆省份,能全国首创极具互联网产品思维的“微信办理营业执照”,并获总理点赞,可窥地方政府在简政放权、制度创新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而制度创新,直接带来的是营商环境的改善。在“资本友好”的重商氛围下,企业逐利,资本用脚投票,则自然而然。

    “开路搭桥”的思路是对的

    谈了常规动作,再来说说陕西自贸试验区的独家使命——探索“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传统印象里,联合几个丝路国家的相关组织搞个什么活动,造势热闹一下,那不是贸易交流的手段。

    “在商言商”,陕西乃至国内企业去丝路国家投资,从前期调研到投产运行,这个周期一般得5年。反过来,相应时间也不会短。所以挂牌一年,指望见到多大的贸易规模,也不大现实。

    问题是,如何缩短这个周期,加快贸易交流的效率,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两个池子之间开通稳定的渠道——这实际上也是陕西自贸区去年以来重点做的几个事。

    比如,落地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致力于集合金融、法律、税务、咨询、会计等大量第三方机构,帮助有海外投资意向企业,做投资标的的尽职调查及相关流程办理。

    虽然刚开始,但去年在巴西、印度、老挝等国,已成功并购了几个标的。说明这种探索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资本走出去可以借助服务平台,货物走出去则靠国际线路。最新数据,空港新城已打通23个国家44个城市的航线,其中包括直达多个亚欧城市的全货运航线。

    而在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上看,从投融资角度来考量可能会较直观。

    以前企业融资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和企业债,渠道较为单一。去年12月,陕西自贸区范围内,首支境外债券在香港成功发行,这对于拓宽本地企业融资渠道意义重大。

    至于人文属性的贸易交流,秦汉新城去年花了一些心思,其主导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旨在通过会议论坛、行业联盟、单位合作的形式,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博机构的合作机制——这并非简单的跑到外国搞宣传,随着机制趋于成熟,则双方受益,长久往来。

    亟待解决什么问题?

    回到中央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初衷上考虑。

    自贸试验区通过国家层面推动,在一定范围内先行先试,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在更广泛区域内铺开,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在“自由贸易港”尚未正式获批的情形下,自贸试验区代表了目前最高层次开放水平的区域。

    具体到陕西自贸试验区,可能大家也曾留意,大面积地涵盖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区域。这些板块,被看作“大西安”增长的主力,潜力巨大。

    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此前与研究自贸试验区的几位专家有过交流,这种情况,在同批挂牌的7个自贸试验区中普遍存在。

    既然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原本开发区习以为常的激进招商引资模式与思维,就可能会对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探索造成冲击。“五星级服务”“大包大揽”与“简政放权”之间的度如何把握,对地方政府的智慧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此外,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在逐步接轨国际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负面清单”。牵扯到“境内关外”性质的自贸区,各项环境必然会更加复杂。

    相对应,涉及投资贸易、金融商事方面的国际纠纷势必也会更多。尽快建立起一个国际公约性质的律法制度体系,尽快维护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也同样迫切。

    ©视觉中国

    好在此前已有消息透露,国家未来将在西安布局国际商事法庭,这对陕西自贸试验区来讲,无疑是一大可预见的利好。

    此外,还有一个“燃眉之急”需要短时间内尽快解决。陕西自贸区要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人才的问题。需要大量懂外语、文化风俗、外国法律、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领域专业化的人才。

    而目前为止,这些人才仍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欠缺的资源。

    尽管有众多高校做人才教育支撑,但由于专业设置、产业大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能直接上手搞业务的经验型人才,确实还有待大力从一线城市引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深交所3月新增开户214万人 创一年来新高

    下一篇

    机器小强:04月10日 大宗交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