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工业摇篮变网红圣地 成都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入选四川十大产业文化地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10 16:29

    从成都工业文明“摇篮”变身为成都新的网红打卡圣地,在“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评选活动中,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成功入选四川产业文化地标前30强。

    每经记者 每经记者 张强 实习生 苏娜    每经编辑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每经记者 张强 实习生 苏娜

    在“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评选活动中,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成功入选四川产业文化地标前30强。截至目前已获得118081票,最新得票数名列前10位。

    从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最长城市手绘景观墙到成都东郊·音乐里、成都1950·时光里、成都味道·幸福里,以工业闻名西南地区,被称作成都工业文明“摇篮”的成华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正在加快形成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色圈。

    加和减

    腾笼换鸟 4.6平方公里保存了14处工业文化遗址

    机车轰鸣、灯火辉煌,作为成都老工业基地,这里聚集了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成发集团等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大批工业企业在这里昼夜运转,当时的“东郊”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工业集中建设的热土。

    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工厂在这里诞生。自1951年选址成都市二仙桥北路31号建厂,机车车辆厂老厂区已走过了67年风雨历程,先后经历了蒸汽时代、内燃时代、“三业”并举时代。

    随着北改和东调,腾笼换鸟、产能转移,传统产业不断做减法,如今的东郊,不再是烟囱林立、机车轰鸣。与之相伴的则是发展空间的增加。其中,八里庄片区陆续腾挪出的可开发用地超过3000亩,成为中心城区内不可多得的可成片规划、整体打造区域。

    据统计,在成都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保存了14处工业文化遗产资源(占成都全部29处工业遗产点位数的48.3%),成为成都市工业遗产最为集中的区域。去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名单,该片区内的成华区东郊记忆景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景区。工业遗址星罗棋布分布在片区内,见证了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兴起,也为开启经济发展新征程积蓄了强大的动能。
       
    退与进 

    文化为魂 城市文旅“新地标”正在崛起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在“新经济”理念的引领下,产业的全新能级正在这里不断集聚,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旅成华”正在快速崛起。

    保护工业文明,留住其“形”,利用其“形”加入新的文创内容,正在成为新的时尚。深入挖掘14处工业遗产文创富矿,系统打造“文旅成华、中优典范区”的特色功能区,加快建成国家级文化创意发展区。去年10月26日,成华区发布消息,将“悬赏”300万元奖金,面向全球公开征集辖区三处工业遗产保护点位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方案,征集策划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禾创街坊区、原华西绿舍水泥泵保留建筑、原101货运市场工业遗产保留建筑点位。

    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禾创药业仓库占地面积约21.6亩,总建筑面积约10103平方米,仓库共计8个,为一层连片红砖红瓦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去年,完美世界与成华区达成协议,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项目将入驻于此,成华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场大戏的“帷幕”正徐徐拉开。

    依托6个主体高达25米的水泥罐,通过后期对建筑主体进行创意性改造,华西混凝土水泥供应站将摇身一变成为主题博物馆。

    就在禾创药业仓库不远处,一个占地200多亩、以铁路遗迹为主导的二仙桥公园已经开门迎客。片区内原有铁路经过重新设计、铺装,让铁路与景观完美地融合。作为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铁轨上停放着一列火车正成为成都新的网红打卡圣地。

    “东郊记忆这片厂房被完整保护和合理利用,没有被推翻,修成楼盘,这是好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异表示,这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外地人来了,是认识成都的“窗口”。

    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更替,传统厂房正在退出,依托其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文旅“新地标”正在崛起。

    按照规划,八里庄二仙桥片区未来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三大主题产业生态圈,陆续形成“成都东郊·音乐里”、“成都1950·时光里”、“成都味道·幸福里”及“电子科大-理工大创智走廊”——“三微城一走廊”产业格局。

    曾在成华区二仙桥原机车车辆厂工作多年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总裁汤继强表示,上世纪大量工业企业在这里聚集,产业工人最多时高达十万人,这里不仅仅是工业时代的典型代表,更是曾经令无数成都人骄傲的存在,为成都产业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以说成都现代工业文明的起点。“现在虽然这些工厂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已外迁,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众多工业遗址,为城市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很看好这个区域的发展。”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耐世特加大战略性软件投资,加强软件团队力量

    下一篇

    国航发布全新品牌形象:伴梦想着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