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每经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内陆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瓶颈有哪些?未来还应解决哪些问题?
在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上,记者专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林桂军教授。
林桂军认为,“交通方面的落后,导致内陆地区大部分情况只能自给自足,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如果能够解决运输成本的问题,内陆地区的比较优势就会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
在林桂军看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运输问题,对于内陆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十分重要。为此,他提出了内陆物流港这一概念。他认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一方面应同内陆物流港的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成为内陆物流港的配套部分,以降低内陆产品进出市场的成本。“比如成都和泸州之间,需要能够快速穿梭的专用铁路,最好都是双层集装箱,这样就降低了运输成本,发展多式联运。”林桂军举例说。
此外,林桂军也建议,成都是西部的中心市场,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要充分发挥好中心市场的作用,保证市场内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同时,可以借鉴瑞士的经验,发展对运输成本不敏感的产业。
“全世界一流的城市都在港口,然后就是瑞士。瑞士是一个内陆国家,但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关键在于其生产的都是对运输成本不敏感的产品。”林桂军举例说,“比如,一块瑞士手表十几万元,运输成本几百元、几千元,这就无所谓了。”
林桂军强调,在建设内陆自贸区时,要注意做好国际化和产业分工,不能满足于“自给自足”。
自给自足越高,说明效率越低。林桂军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每天工作的同时还要包办所有的家务,虽然这样看起来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你的工作肯定就没有全心投入时好。”
“亚当斯密说过,财富从哪来的?是从专业分工上。”因此,林桂军建议,内陆自贸区发展要更加国际化,强调专业化的国际分工。
林桂军建议,四川自贸试验区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联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国内价值链的联动。目前,四川产业对境外增加值依赖度较高,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境内垂直专业化分工。
“四川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内陆中心市场,应着力发挥价值链下游的比较优势。同时,向沿海地区提供中间品,引进外资,生产最终产品来服务本地环市场。同时,引进外资的中间品生产环节,为沿海服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境内国际化。”林桂军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