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北上广深都相信“人才”,最近,这四大一线城市纷纷开出了诱人的条件,关于住房、落户、教育,等等,每经小编为你一一梳理了这些政策。
继北京上周发布《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对7类人才的引进政策后,3月26日,上海举行了一场“人才工作大会”,推出了人才重磅新政。
不到一周时间里,两位“老大哥”相继出手,加上此前已敞开大门的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全数加入到这场蔓延全中国的“人才升级大战”。
今天,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来为你好好梳理这一罕见的“抢人”现象。
从2015年的人才“20条”,到2016年的人才“30条”,再到2018年3月26日上海市举行人才工作大会,并正式对外公布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人才高地”基础上筑起“人才高峰”,可以看出,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而此次方案主要就7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其中建立国际通行的遴选机制,支持对象应具备的核心条件是:
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一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或国际前20名;或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世界级高峰人才的潜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指的是:
重点是为高峰人才量身创设新型工作机构,不受行政级别、事业编制、岗位设置、工资总额限制;按需建设定制式实验室;优先保障充足便捷的科研场地;优先使用张江科学城布局的大科学装置。
实施国际通行的工作体制:
包括实施高峰人才全权负责制,赋予高峰人才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机制,对获得支持的高峰人才及其团队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建立国际通行的财务管理机制等。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了解到,在海外人才集聚方面,近两年,有726名外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认定申办了永久居留。目前,在上海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占全国的23.7%,位居全国首位。此次方案也提出,将优先申办中国国籍和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
在留沪人才的居住问题上,此次方案提出,要发挥用人单位、综合各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市级支持资金的多方作用,采取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人才公寓等多种形式,系统解决在沪工作期间的长期稳定居住需求。
而在外界较为关注的落户方面,记者了解到,高峰人才及其家属、核心团队成员及其家属可以直接办理上海市户籍。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目前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最大的优势是“开放”,因为开放对人才的集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次是“总部经济”优势,目前在沪跨国公司总部机构数量已超过千家;最后是上海存在“协调亚太的能力”,在综合优势方面具有了与香港、东京一决高下的优势。
201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出现双降,这或许是北京出台人才新政加入“抢人大战”的原因之一。
记者注意到,北京人才新政覆盖行业范围较大。其中,对“千人计划”和“海聚工程”的中国籍入选专家;“万人计划”、“高创计划”、中关村“高聚工程”的入选人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可开通“绿色通道”,最快5个工作日办理完成引进手续。
引进人才无产权房屋的,可在聘用单位的集体户或聘用单位所在区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集体户办理落户,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秘书长赵秀池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称,从北京人才引进的内容上来看,与其他城市相比,人才引进的门槛和级别相对较高,主要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这也与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吻合。
至于广州,为在2018年的人才竞争中夺得先机,已于2017年12月就提前发放高层次人才认定、保障以及培养政策。相关方案计划在5年内投入15亿元,对经认定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厚待遇。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广州落地的政策显示,“金融”与“基础教育”是两大抓手。
实际上,对于广州市政府来说,吸引金融人才战略是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执行的稳健、长期计划。
在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看来,广州市政府对金融人才引进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广州目前的金融产业结构不无关系。“离广州不远的深圳拥有深交所,对于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显然更强。之前,广州的银行业比较发达,但是目前从证券交易公司以及PE、VC公司的集中度来说,深圳的吸引力超过广州。”
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这也是广州市政府一直着力寻求解决的问题。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今年3月表示,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3年以来,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越来越好。但是与北上深等城市相比,广州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足,接下来还要加大力度来增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强化对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力。
“高端人才更加看重当地的市场空间,除人才外,政策对行业本身的支持更加重要。”彭澎表示。
“广州的传统名校很多,这是华南地区的其他城市都比不了的,传统名校资源的聚集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事。”彭澎向记者表示。对于广州来说,除了“要人才”之外,培育“人才的沃土”是与人才引进计划协同前行的政策导向。
今年3月,广州向基础教育人才发出“英雄帖”,面向全国引进基础教育高端人才,并提出向人才提供最高150万元安家费,以及最长十年的租房补贴或直接提供人才公寓。
而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的人才激励和保障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留住人才。
记者梳理深圳的落户政策发现,2017年4月10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放宽了落户条件,除了引进人才的配偶和加入落户更加容易以外,也对年轻化、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条件进一步放宽。7月17日起,《深圳市积分入户办法(试行)》正式启动申请,2017年度,全市积分入户计划指标共10000名。同年8月,深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口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文件,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
除了宽松的落户政策,住房补贴更是成为吸引人才的一大“诱惑”。《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已经于2014年9月经审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施。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形式。
除了深圳市有补贴,在深圳各个区的人才政策中,住房补贴是标配。例如福田的“福田英才荟”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配套补贴硕士12500元/人,博士15000元/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然而高房价一直是人才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此,深圳在人才安居保障上放“大招”,正式成立了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将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人才安居房投融资、建设和收购平台,深圳计划向其投入现金1000亿元作为公司资本金。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将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其中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看到这里,你对哪座城市最为心动呢?
每经记者 董青枝 方京玉 吴凡 舒曼曼
每经编辑 赵桥 陈旭 汤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