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3日的A股表现来看,市场担忧A股部分行业可能受贸易争端冲击较大,但有券商研究分析发现,一些行业板块受到的影响可能低于市场的预期,而另外一些行业板块或许还因贸易争端带来的机遇而受益。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记者 王海慜 每经编辑 谢欣
A股历史上,春季行情通常会运行至4月初。不过近日,此前持续回暖的A股却遭遇了“倒春寒”。3月23日,受到中美贸易争端这一因素影响 ,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各股市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直接诱发此次股市大调整的贸易争端问题引起了各路机构的积极关注,不少卖方机构通过电话会、研报的形式对此次中美贸易争端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做出了分析。多家券商分析认为,A股一些行业板块受贸易争端的影响可能并不如市场想象的那么严重,而另一些行业板块甚至可能会受益于中美贸易争端。
虽然从3月23日的A股表现来看,市场担忧A股部分行业可能受贸易争端冲击较大,不过理性地看,其中一些行业所受的影响程度可能低于市场的预期。
如市场预计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通信和电子行业,多家卖方机构认为,虽然以机电、通信、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高科技行业是此次贸易争端的焦点,不过具体到各子行业,也呈现出影响不一、利弊各异的特征。
天风证券通信团队指出,3月23日A股通信板块的大幅下跌超出预期,从通信各细分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光纤光缆的上市公司出口比例都较低,因此受到的影响十分有限;SIP电话等板块看起来影响偏负面,但实质影响偏中性;短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某些公司出口美国比例较高的光模块、物联网模组业务;部分出口到美国的国产品牌手机也会受到较为确定的影响。
不过,目前除了中兴通讯外,其他国产品牌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都较低。国金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罗露认为,尽管中兴通讯的手机业务将受到贸易争端的冲击,但手机业务对中兴通讯的利润贡献却较为有限。而中兴通讯的核心业务——通信主设备此前在美国基本没有业务,因此贸易争端对中兴通讯这样的主设备商影响不大。
财通证券日前发布观点称,国产手机产业链受到贸易争端的影响有限,投资人应理性看待贸易争端对苹果产业链的影响。海通证券则指出,美国未来如对涉及苹果供应链的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征税,则会较大提高苹果智能机的成本和降低其市场竞争力,且所涉及的中国供应链企业也基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非中国区的企业可替代性低。整体而言,中国通信企业对于美国市场依存度很低。
A股的家电、跨境电商板块在3月23日也是受到重挫,天风证券商贸团队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模式主要是小包直邮和海外仓模式两种,直邮模式受贸易争端的影响并不显著,虽然海外仓模式可能会受贸易争端的影响,不过目前A股的跨境电商企业主要是小包直邮模式,因此受到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是短期公司估值会受到一些压制。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思路,有卖方分析师认为,投资人可以规避掉一些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较大的行业,选择一些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如在交运行业中预计航运板块受贸易争端的影响较大,投资人可予以规避,不过还是可以选择行业景气度不错的快递、铁路、民航等板块。
另一方面,出现贸易争端,国内有些行业反而会“因祸得福”。中信证券在3月25日发布的观点中指出,无论是“301调查”结果本身,还是3月23日特朗普签署贸易备忘录时的发言,均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美国对于中国在高新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忌惮,如在“301调查”结果中多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日前指出,目前国内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部,不过美国的相关贸易措施会倒逼国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倒逼国内企业提升技术竞争力,并倒逼国内企业去开发除了美国以外的市场,看好A股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龙头企业的长期发展。
具体来看,天风证券计算机团队认为,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反而利好A股计算机行业中的自主可控、国产化板块。天风证券电子团队指出,在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国内半导体、军工电子、5G等重点科技领域未来有可能会加速发展。
中泰证券电子团队综合国内IT产业多家重要企业对此次贸易争端的观点认为,中美贸易争端的问题,核心在于中美科技之间的竞争。中国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加强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提出了新的任务,也是新的机遇。预计未来对半导体领域自主可控的推动速度有望超出市场预期,国内IT巨头也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培育、支持力度也有望加大。
此外,还有分析认为,医药行业中,在高端医疗器械中具有进口替代能力的国内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贸易争端,如目前美国企业在国内市占率较高且中国企业有一定替代能力的化学发光仪器领域。此外,高端电子化学品等美国企业市占率较高的行业,国产化进程也有机会加速。
回顾3月23日的A股市场,农业、黄金、军工行业板块出现逆势上涨。对此,天风证券军工团队认为,目前,总体看A股军工企业直接受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较小,不过贸易争端的背景有望推动中国的高端军工、航空航天技术的自主化进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