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港股市场2017年大涨带来的赚钱效应,内地资金对港股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不过,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了解多少?又大量买进了哪些港股?投资效率如何?种种问题也摆在了市场面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港股通内地资金南下交易港股的数据,进行了客观统计研究及深入分析,为您带来内地资金掘金港股大揭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记者 袁东 每经编辑 肖鴻月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先后开通,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的联系逐渐加深。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2017年底,三年的时间里,内地有726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内地资金作为港股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深入到不少个股,甚至在一些板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同样把触角伸到了港股市场——伴随市场行情攀升,越来越多的基金也对港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港股的股东成分里,内地资金已经占到了很大比例,最高的甚至逼近50%。与此同时,一些港股也出现了基金扎堆的现象。
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截至3月13日,461只港股进入了港股通标的,当中一些个股被内地资金“相中”,并重仓其中。
截至3月12日,有170只港股(港股通标的范围内的个股,下同)的内地资金持股(占总股数)超过了5%。其中,又有80只港股的内地资金持股超过10%。需要注意的是,有7只港股的内地资金持股甚至超过了30%。
港股通标的内地资金持股前三甲的个股分别是,神州控股(00861,HK)、金风科技(02208,HK)和长城汽车(02333,HK),内地资金持股分别高达44.17%、43.18%和37.3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被内地资金大量买进的港股几乎都是内地企业,甚至有很多就是H股(上市公司同时在A股及港股上市,港股上市的叫H股)。对于这些港股,显然内地投资者对它们的基本面更为熟悉。
从长期对市场的观察来看,无论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投资者都把对方的资金看成是“聪明钱”,经常可以作为买入对方市场的一种参考。毕竟,这些“聪明钱”代表了投资者对某只个股的看好。
事实上,上述多数港股的表现,也印证了这种观点。比如金风科技、新华保险(01336,HK)、山东新华制药股份(00719,HK)等个股,都在近段时间走出了良好的股价走势。
对于内地资金买入港股多青睐内地企业的情况,一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监兼沪港深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这个情况,可能上述两个原因都有(业绩情况及对内地企业更加了解)。随着港股市场越来越跟内地企业和经济相关,参与港股市场的意义更多是,分享没有在A股上市的公司的成长。香港本地企业多以传统地产和公用事业相关,从成长性上可选的标的不多。”
由于个股股本、市值等差异情况,从内地资金持股比例来观察其参与一只港股的程度较为合理。不过一些大市值的港股虽然内地资金持股比例不算太高,但买入金额很大,仍然值得重点关注。
沪港通开通至今(截至3月12日),内地资金净买入港股(沪港通下)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汇丰控股(00005,HK)、工商银行(01398,HK)、建设银行(00939,HK)、腾讯控股(00700,HK)和中国银行(03988,HK),净买入金额分别达到了834亿港元、568亿港元、519亿港元、359亿港元及121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限于内地投资者进行港股通投资的门槛,目前交易港股的内地投资者,主要为散户大户及机构投资者。其中,公募基金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
从2017年年报可以看到,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共持有77只港股,持有的基金数也呈两极分化状态。在上述77只港股里,33只港股仅有一只基金持有;与此同时,腾讯控股却有46只基金持有,中国平安及建设银行也分别有25家和21家基金持有。
客观来看,以腾讯控股等为代表不停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也没有亏待这些投资者,让他们赚取了不少利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