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中广核新能源2014年上市以来,韩国燃气电厂一直是其主要收入项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及韩国项目分别约占其权益装机容量4962.4兆瓦的58.8%及41.2%。
每经编辑 欧阳凯
每经记者 欧阳凯 每经编辑 陈俊杰
3月21日晚间,中广核新能源(01811,HK)公告称,公司与控股股东中广核集团订立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中广核新能源正考虑向中广核或其他第三方出售CGN Korea Holdings Co., Ltd全部已发行股份,该标的于韩国营运主要为燃气及燃油电力项目。与此同时,中广核新能源也公告称,有意透过其附属公司收购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51%。
中广核新能源方面表示,在经历近些年的发展及于2015年成功注入首批太阳能风电资产后,公司的业务重点逐步转移至中国的非核清洁能源项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3月22日的业绩会上,中广核新能源总裁李亦伦表示,等到风电资产注入及韩国资产剥离完成后,公司风电权益装机容量比例将达到78.6%。
根据公告,拟出售的标的在韩国拥有约2046兆瓦的电力项目,包括1524兆瓦燃气发电项目、15兆瓦燃料电池发电项目及507兆瓦燃油电力项目。中广核新能源方面表示,倘若可能出售事项落实,公司将拥有更多可动用资金用于在中国发展非核清洁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装机容量和扩大经营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自中广核新能源2014年上市以来,韩国燃气电厂一直是其主要收入项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及韩国项目分别约占其权益装机容量4962.4兆瓦的58.8%及41.2%。
但由于韩国电力市场2012年以来持续供过于求,且韩国2014年后更多转向使用煤电和核电,导致燃气电厂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中广核新能源2017年财报显示,韩国燃气电厂2017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124小时,同比下降14.7%。同时,中广核新能源整个综合发电项目的净发电量为10858.3吉瓦时,较上年的11836.7吉瓦时减少8.3%,主要由于新电厂试运行导致韩国燃气项目售电量下降所致。
记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广核新能源收入为11.1亿美元,同比上升3.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190万美元,同比下跌22.1%。其中,韩国电厂收入为6.64亿美元,同比上涨0.178%;业绩为3985万美元,同比上涨4.88%。
对此,中广核新能源表示,韩国电力市场方面,随着新电力项目的投产使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平均利用小时及发电量下降。再加上受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韩国的燃气发电商盈利空间受压。但平均系统边际电价由2016年的每千瓦时76韩元上升至2017年的每千瓦时80韩元,抵消了对利润影响部分的损失。
根据公告,中广核集团直接持有中广核风电公司注册资本的51%,余下49%由中广核集团的附属公司深圳中广核风太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自成立以来,中广核风电已于中国27个省份及地区开发及管理若干风电项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总装机容量约为10吉瓦。
对于收购的价格,中广核新能源在公告中仅表示将参考独立第三方估值师于基准日的价值作出的估值结果,并将由卖方及公司经公平磋商后厘定,拟采用现金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代价。资金来源可能包括公司内部资源、与银行或其他机构订立贷款或其他融资安排、股权或债务集资活动、可能出售的韩国资产,或者董事会可能认为合适的其他融资方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中广核新能源高管层出现较大变动,总裁兼执行董事林坚、非执行董事尹恩刚等辞任,李亦伦接替林坚任中广核新能源总裁兼执董等职,刘超接替姚威担任总会计师,姚威则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等职。履历显示,李亦伦拥有十余年的风电开发经验,同时亦担任中广核风电的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刘超同时亦为中广核风电的总会计师。
中广核新能源的财报显示,2017年,风电及太阳能领域的溢利分别增加146.5%和51.8%。此前中广核集团曾承诺称,中广核新能源作为中广核集团旗下可再生能源运营上市平台,未来集团计划将可再生能源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这也是自2014年上市以来投资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中广核新能源也表示,将加紧完成注入来自于母公司中广核集团的风电及太阳能资产。
记者注意到,中广核集团上一次将风电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是在2015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