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在上海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方舟这样评价:“体系的发布,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最高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率先形成自贸区版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的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系统集成。”
每经编辑 张韵
本文出自:自贸试验区报道(ID:zmsyqbd)
每经记者 张韵 每经编辑 杨欢
标准就是方向,标准就是动力。在对标国际上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不断探索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国内的自贸试验区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而今“指标意识”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面对越开越大的开放之门,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应该如何发展?
3月17日,“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在上海发布。对中国自贸试验区来说,这是一件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
“应充分认识到与国际一流的自贸区相比,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方舟这样评价:“体系的发布,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国际最高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率先形成自贸区版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更好的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系统集成。”
三个“有利于”,道破“自贸区卓越指数”的价值。这样的价值,值得好好解读。毕竟,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上海自贸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使命。那么,新发布的“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将在世界自由贸易区评价系统设计中扮演何种角色?
3月20日,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ID:zmsyqbd)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
依据
自贸君: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研究设计的初衷和依据是什么?
赵晓雷:2016年5月,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年会上推出了“未来自贸区计划”国际动议。
“未来自贸区计划”包括“卓越性和最佳实践”、“创新和创业”、“可持续性”等核心支柱,旨在引领全球自贸区卓越发展,并以此为框架构建一套引领性、适用性的国际评估体系。
我们认为,“未来自贸区计划”的主旨及支柱,符合中国高质量发展及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符合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标最高国际标准、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发展的要求。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下,我们依据“未来自贸区计划”核心支柱构建维度,创新设计了《“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既对应高质量发展、卓越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力图在世界自贸区评价和引领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特点
自贸君:这样看来,该指标体系非常强调国际普适性,那么怎样理解这种国际普适性?
赵晓雷:是的,《“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 非常注重国际普适性。
它基于对国际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判断,依据的是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的“未来自贸区计划”来设计维度,同时,参考借鉴国际上有代表性的17个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评估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参量处理。
这样的国际普适性,符合自贸区未来发展和追求卓越的基本导向,具有很好的引领性及国际可比性。
具体来说,整个指标体系包含4个维度,12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35个指标度量,具有简洁、客观、准确的特点,符合科学性、易操作标准。
维度
自贸君:我们也注意到这4个维度。根据这4个维度,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及国际经贸关系变化,中国自贸区应具备哪些功能?
赵晓雷:对,《“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主要分为4个维度——“营商便利指数”、“经济贡献指数”、“创新指数”、“可持续性指数”。
这4个维度,为高质量卓越发展指标体系设计确立了框架。根据4个维度设计的一级、二级指标,主要是自贸区功能性指标。
其中,营商便利是为衡量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旨在反映自贸区运行的“自由化”制度环境;经济贡献是为衡量自贸区对地区经济贡献,旨在反映自贸区的经济效果;创新是为衡量自贸区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绩效;可持续性是为衡量自贸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绩效。
这些指标,不是单单关注自贸区自身的基础设施条件、经济产出和体量规模,而是更加关注自贸区的自由化、开放度、便利性、公正性、法制化、可持续性等功能。
基于这样的指标体系,自贸区的发展将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联系,从而引领各国(地区)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应用
自贸君: 指标体系又为中国自贸区确立了怎样的发展路径? 在应用层面,指标体系将给中国自贸区带来怎样的指导意义?
赵晓雷: 2018年9月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五周年的重要节点。建议结合上海自贸区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的要求,在全世界运营良好的先进自贸区,选取最好的分类指标作为对标值,编制上海自贸区卓越指数。经过有效性检验后,可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案例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批准后向全国自贸试验区推广。
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将积极筹划,从国际对标角度推出上海自贸区卓越指数。编制上海自贸试验区卓越指数,体现上海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与全球最高标准的差距。
专家名片
赵晓雷
经济学博士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刘诗白经济学奖。
兼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赵晓雷工作室”首席专家。
专业研究领域为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城市经济规划及城市群经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