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真有机构抄底“红黄蓝”?时隔4个月,谜底揭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21 00:4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叶峰    

    每经记者 李蕾 每经编辑 叶峰

    真有机构抄底了“红黄蓝”?时隔数月,谜底终于揭开,而答案或许出乎你我的意料。

    3月16日,纽交所上市公司红黄蓝(RYB)发布了最新财报,该公司的营业数据也随之曝光。2017年第四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3906.1万美元、同比增长20.44%,盈利19.9万美元、同比增长113.98%;放眼2017全年,红黄蓝的全年营收为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76%,盈利711.5万美元、同比增长9.38%。

    讲真,这份成绩单并不算难看,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更在意的是,同步公布的另一项数据——红黄蓝投资者的持股变动情况,它才真正揭示了市场对这家曾经曝出丑闻公司的态度。

    从初步统计的结果来看,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于红黄蓝的态度仍然比较暧昧。记者以为,暂且可以把它们分为三派,分别是“I don’t care”的抄底派、“及时撤退”的清仓派以及“敌不动我不动”的隔岸观火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BBG(彭博)金融终端。下面,就是见证真相的数据。

    别不信,真有抄底的

    曾几何时,“抄底红黄蓝是一件可耻的事吗?”这个话题在圈子里讨论热度颇高。彼时,不少业内人士还对记者表示,“不可能吧,谁会这个时候去买这家公司?”然而,打脸总是来得这么快,来自BBG的最新数据显示,还真有机构采取了这种操作。

    红黄蓝登录美国纽交所的时间是2017年9月,也就是2017年第三季度;丑闻曝出的时间是2个月之后,也就是2017年11月。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在第四季度末还在对其继续加仓的机构,基本上就是奔着“抄底”去的,而它们买的力度也是毫不手软。

    根据BBG数据,2017年四季度,净买入红黄蓝的机构投资者共有18家,合计买入130.5万股。

    有业内人士称,增持最多、持股总量目前也居榜首的12 West Capital是一家来自纽约的独立经纪商,且增持进入前十的有多家也是经济商,这波操作有点令人看不明白。不过记者在这些“抄底”的公司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SHANDA ASSET MGMT HLDGS LTD。

    这是谁?

    业内也是颇有名气的盛大资产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资管)。没错,就是那个以游戏起家、现在已经“不做实业”了的盛大,盛大资管则是该集团旗下主要的资产管理平台之一,曾经因为抄底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名噪一时。这次,他们也没有放弃这个抄底的机会。

    相比之下,“跑路”的更多

    虽然有不少机构抄底了红黄蓝,但最真实客观的数据显示,减持乃至清仓的投资者还是大多数。

    记者据BBG数据发现,共有47家机构投资者减持了红黄蓝,其中有42家采取了清仓的操作,态度很是坚决。这里就选取减持数量在5万股(含)以上的机构,可以看出,除了施罗德国际商人银行还保留了约1.6万股外,其余机构都是直接清仓。这些机构里面,我们也发现了两个非常熟悉的名字,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LTD(高瓴资本)、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LTD(景林资产)。

    先来说说高瓴资本。此前,红黄蓝刚刚曝出丑闻时,曾有一名财经大V称高瓴资本趁机抄底,该公司也迅速回应称,“(红黄蓝)是IPO买进的,不是新进的,言论属于误导”。等到了2017年底,高瓴资本果断出手,将IPO买进的43万股红黄蓝股票全数卖出。

    除此之外,另一家在国内颇为有名的资产管理公司——景林资产,也出现在了清仓红黄蓝的名单上。其最新公布的财报也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该公司将持有的20.2万股红黄蓝股票一举卖光。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第四季度,红黄蓝上市初期的前十大股东已经全部换人,一个都不剩。不过,新十大股东的总持股量直接从老十大的389.12万股骤降至155.62万股、下滑幅度超过60%。

    “敌不动我不动”,观望比较重要

    当然,除了前面两种情况,还有一类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则要平缓得多。它们既没有趁机“抄底”,也没有减仓,而是一动不动、直接躺下。不过好在,它们的数量算不上多,全部算下来也就一两家。截至最新交易日,还有一些机构没有公布持仓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

    (“红黄蓝”近期股价一览)

    最后说点题外话。

    之前记者跟很多公募行业人士讨论过,在丑闻曝出后,抄底红黄蓝是一件可耻的事吗?资本的道德底线到底在哪里?

    当时我们得到的答案就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表示,投资没有道德不道德,只有合规不合规,还是要把定价权交给市场;现在看来,前面提及那部分成功抄底的机构,或许就是这么想的。而另一部分人则明确表示,有道德风险的公司绝对不纳入考虑,并且一定要远离,这或许正是危机爆发后那些清仓的公司心中所想。

    就像一位QDII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的,自己不知道也不太理解都是什么人在买红黄蓝,就像不知道是什么人在买A股某视频网站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样。“不可理喻,我个人也不感兴趣,不会去看的。”

    不论怎么说,虽然红黄蓝的业绩仍有增长,但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们已经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所谓资本市场的道德底线,或许就投射在他们今天所做的这个选择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哈空调易主方案生变:业绩对赌要求翻倍 不再执著于单一主业

    下一篇

    公募基金数量突破5000只 你该怎么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