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额回报的诱惑,光鲜的包装和投资大佬的站台也成为很多普通投资者选择入局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顺利融资,一些ICO项目将相关毫无关联的投资名人写进白皮书中,成了很多项目惯用的伎俩。
每经编辑 张虹蕾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赵桥
大树底下好乘凉!ICO(首次代币发行)白皮书有大佬名义背书、宣传时有币圈大神站台,如此就是真的ICO项目吗?日前,知名投资人阎焱对太空链SPC(Space Chain)项目的虚假背书控诉揭开了区块链ICO乱象的冰山一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长期对区块链的跟踪和采访发现,虽然目前区块链项目还处于探索期,不乏一些踏踏实实的优质项目,但有许多项目并没有核心技术,仅是凭借“概念”和包装“炒作”,真正的目的在于赚一把快钱。
“请问WAC这个群的项目你操作得怎么样?资金安全吗?”3月19日下午,李华(化名)通过虚拟货币群加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微信,发出上述问询。
实际上,李华仅是众多想要从币圈“捞一把”人群中的一个代表。在记者加入的很多区块链及虚拟货币群组里,“币值上涨”“何时回本”“邀请奖励”则是远远超过技术探讨和应用落地的高频词。
除了高额回报的诱惑,光鲜的包装和投资大佬的站台也成为很多普通投资者选择入局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顺利融资,一些ICO项目将相关毫无关联的投资名人写进白皮书中,成了很多项目惯用的伎俩。
除了日前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太空链,在3月初,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就在朋友圈针对投资“深脑链”一事辟谣,称金沙江和其本人从未参与“深脑链”项目。
某知名区块链律师对记者表示,借助名人虚假背书,源于项目团队为了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市场推广。此外,上述律师提到,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利用了投资者寻求快速暴富的心理,从而用虚假项目吸引投资者参与。
长期关注区块链的公能资本COO苗春阳表示,借助名人虚假背书现象不是区块链行业特有,其他行业也会存在这种现象。此外,公众对区块链项目本身有很多认知误区,故而客观上也造成被混淆视听的可能性,因而需要更多的普及区块链行业知识,对区块链行业正本清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200万人参与过ICO。
记者发现,目前区块链项目还处于探索期,许多项目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仅凭借一些“概念”和包装“炒作”,甚至利用名人虚假站台,而真正的目的在于赚一把快钱。
“这种情况在币圈传得很快,可能白皮书发布不久就会传到当事人耳朵。”5年前就进入币圈的一位投资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即便当事人发现,由于很多项目在国外,维权效果可能也大打折扣。
而一位区块链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即便虚假背书被发现,最直接的方法是将相关人士的信息从项目资料中取出,但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团队已经募集到相应的资金之后就“跑路”了。
面对大量涌入行业的项目,投资过多个区块链项目的大河创投合伙人李荣阁则对记者称,对于专业机构来讲,在看项目的白皮书时,需要关注具体项目信息方案是否真正可行,是否有真正的应用和落地价值,如何获取用户获得活跃度、功能性模块的开发程度。
另一位长期关注区块链的投资人表示,除了自身和判断,目前也和一些业内知名的咨询公司做一些市场判断、落地调研来考察项目。
“不要因为大佬的站台被冲昏头。”李荣阁介绍,如果普通投资者在阅读白皮书时,通过查阅公开资料交叉印证,也能及时辨别大佬站台的真伪。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