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时代,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商业创新如何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围绕这些主题,3月13日,“新消费、新场景、新生态”美好商业主题沙龙成功举行。
每经编辑 夏冰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姚祥云
3月13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以美好商业研究中心为智库机构、上海交大安泰EMBA提供学术支持、上海信托提供特别支持的“新消费、新场景、新生态”美好商业主题沙龙成功举行。新零售时代,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商业创新如何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怎样成就“美好商业”?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特聘讲师、智驭公司CEO兼执行合伙人郭海晨、3M中国B2C电商高级经理谈宏伟、悦管家合伙人梁洪斌、寻找田野CEO梅小排、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天风证券研究所商贸及社会服务业高级分析师张璐芳等几位嘉宾围绕着上述话题,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好商业七人谈”的对话。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追求的是性价比,打折才会有客单价。2016年底,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产品生命周期进入第二阶段有两个方向的选择,即规模和客户精准度。在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中期时,竞争不在产品的核心,而在产品的外围,而外围就是应用、配件、服务等。目前,整个中国社会进入新零售的时机就是契合了这个。”郭海晨认为,产品进入到最末一端竞争端,即产品的外延。
郭海晨举例称,盒马鲜生的新零售并非没有商业轨迹可循,盒马鲜生的新零售强调的是情景和情景之间无缝转接,其商业模式是很清晰的,背后一定有大数据。新零售有两个实操的趋势,一个是内容营销,一个是搞大数据。
新零售商业的核心还是应回到消费者,回到人性上,梁洪斌认为,“线上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所以不得不进入线下。不要把新零售神秘化,它是把现代的技术互联网、AI等运用在我们传统的零售里面,使客户有更多的体验、兴奋感、娱乐感,有更多的社交感。”
谈宏伟在谈到新零售时称,“像香港做电商就很难,因为便利店到处都有,所以他不需要靠互联网来支撑,香港的网络就是靠信息流,所以一直没怎么重视(新零售)。”在谈宏伟看来,新零售首先需要人与人的互动交互,其次是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场景化营销,然后有技术支撑的革新才能带来新零售。
“新零售当然还是零售,我们是包括产品研发的公司,品质是最优先的。”梅小排则认为,在传统市场,有很多依赖老路径的问题,所以,“寻找田野”就在进行前端路径改造。“让产品有更好的品质,要在合适的成本下做到更好的产品;其次,在渠道需求上的思考,即是不是要在一些新的品类上进行发力,或者在一些新的品类上去找到我们的渠道。”
2010年之后,各种传统零售企业开始走上早期新零售探索之路,无论是彼时的互联网+,还是现在的+互联网,都在尝试着学习怎样做新零售。
“我们提炼一个词,是共情。”侯绪超认为,目前,在中国所做的新零售是在往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走的。他表示,“2018年,我们的新零售才找到一点感觉,我们的线上开始往线下引流,开始赋能。我觉得这个在很多模式下有可能是不那么成功的,但是逐渐的,因为我们数据积累和基础提升,原来很多模式之前是证伪,现在是证真。”
从张璐芳角度而言,她更加注重解构数据下的新零售变化路径。她直言,“对于电商而言,从去年开始,整个移动终端的数量没有再继续增加了,即从一个增量市场变化到一个存量市场,如果只是在线上博弈的话,意味着你未来付出的成本是要越来越高的,这也就意味着线下是更大的市场。”
“其实线下的流量成本的确是在慢慢低于线上的成本。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他看到了线下有更多的可能,有更多的可渗透的空间要去占领到消费者平常的零售。”所以,张璐芳建议,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不妨加入AT主导的新零售中,“学会在他们的背景下,加入他们,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数据。”
谈及新零售的机会问题时,郭海晨也认为,机会是肯定有的,“总体而言,整个中国社会第一个是中等收入人群,他们有财富,有情怀,他们的需求不再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是需要一个调动,这是一个大市场,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大的商机。在这个大环境、大商机当中,谁先可以理解行业的实质和规律,谁就可以抓住机会。”
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商业模式和业态不管在怎样的场景定义下,都在不断呈现多样的迭代升级,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零售、新消费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美好商业的未来或者美好零售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对此,侯绪超认为,“我们的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之前都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让你更好地休息,让你买到更好的东西,而最终解决的一定是人们对美好商业、美好生活这个概念的需求。也许就是我们新商业、新零售要带动我们这些人从互联网里面走出去,更多的从商品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
梁洪斌认为,未来的商业,零售体验很重要,所以,美好生活就已经很好地总结了美好商业,以前是要好,现在是要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